[**「图片」我们所看到的漫天星光早在几万年前就死了,我们只是被宇宙的往事所包围。](https://telegra.ph/%E5%9B%BE%E7%89%87%E6%88%91%E4%BB%AC%E6%89%80%E7%9C%8B%E5%88%B0%E7%9A%84%E6%BC%AB%E5%A4%A9%E6%98%9F%E5%85%89%E6%97%A9%E5%9C%A8%E5%87%A0%E4%B8%87%E5%B9%B4%E5%89%8D%E5%B0%B1%E6%AD%BB%E4%BA%86%E6%88%91%E4%BB%AC%E5%8F%AA%E6%98%AF%E8%A2%AB%E5%AE%87%E5%AE%99%E7%9A%84%E5%BE%80%E4%BA%8B%E6%89%80%E5%8C%85%E5%9B%B4-05-11)**

去电报查看

相关推荐

[**「图片」我们所看到的漫天星光早在几万年前就死了,我们只是被宇宙的往事所包围。](https://telegra.ph/%E5%9B%BE%E7%89%87%E6%88%91%E4%BB%AC%E6%89%80%E7%9C%8B%E5%88%B0%E7%9A%84%E6%BC%AB%E5%A4%A9%E6%98%9F%E5%85%89%E6%97%A9%E5%9C%A8%E5%87%A0%E4%B8%87%E5%B9%B4%E5%89%8D%E5%B0%B1%E6%AD%BB%E4%BA%86%E6%88%91%E4%BB%AC%E5%8F%AA%E6%98%AF%E8%A2%AB%E5%AE%87%E5%AE%99%E7%9A%84%E5%BE%80%E4%BA%8B%E6%89%80%E5%8C%85%E5%9B%B4-05-11)**

查看详情

2. 這本書在爭議中的定位 本書為進一步探討虛構實體和社會實體的辯論提供了機會。首先,必須重新考慮假裝本身。 Walton ( “Mimesis as Make-Believe”,1990) 在就規定想像 p 而言,設想虛構為 p 。正如 Kendall Walton 現在承認的那樣,這種構想並不令人滿意,因為許多案例表明,這種分析並沒有為虛構提供充分的條件。必須指定適當的虛構世界,其中某些想像的內容必須是真實的。然而,儘管有這樣的澄清,很難將虛構作為理解任何涉及虛構的事物的基石。例如,正如 Carola Barbero 在反對 Colin Radford 關於虛構情感的非理性論證時所強調的那樣,虛構可能會引發真實和理性的情感,因為情感本質上並不是包含存在的狀態 (Chapter 2: Against the Irrationality Argument for Fictional Emotions)。因此,Walton 那樣的虛構性舉動,透過認為只有在虛構中我們才會對這些人物產生情感來逃避非理性是不需要的。此外,情況可能是這樣的,就像言語表徵一樣,作為非言語表徵的描述涉及假裝存在實際上不存在的個人和事態。然而,Alberto Voltolini 強調,Walton 步伐 ,這並不是用虛構的術語來對待使圖像表現具有圖像性的東西的好理由。根據 Walton 的說法,某物是一種描述性表現,一幅 “圖片 picture”,只有在看到它時,不僅促使人們假裝地看到圖片的主題,而且讓人相信這種看到就是看到這樣一個主題。然而,有經驗和概念上的理由反對這個想法。經驗原因是,孩子在學會理解小說之前先學會理解描述,因此才會參與虛構的活動。概念上的原因是,只要假裝某種體驗是另一種不能在視覺化活動中適當對待的體驗,就沒有機會用假裝的術語來解釋圖像體驗的公認的體驗特徵,正如 Walton 那樣願望。 因此,就涉及再現而言,虛構主義的方法可能無法容納任何類型的再現。然而,就虛構而言,虛構主義者聲稱他們的方法是堅定的,因為對它的徹底描述不必像神創論者所主張的那樣涉及虛構實體。首先,神創論是一個相當有問題的立場。一方面,它涉及被創造的實體與其創造者之間的因果關係。另一方面,作為抽象實體,這些被創造的實體缺乏因果力量。因此,必須放棄這兩個假設之一。對神創論來說,放棄第一個似乎更容易 :談論虛構實體的創造只是隱喻性的談論,因為真正發生的是透過遵守某些構成規則而產生的東西。然而 Stuart Brock、Cei Maslen 和 Justin Ngai 嘗試了第二個選擇( Chapter 4: A Puzzle About Fictional Characters)。他們認為,對於為什麼抽象實體應該被剝奪因果力量,並沒有最終有效的理由。有些人可能會把這種對神創論的辯護視為向神創論者提供毒蘋果,因為抽象性和非因果性之間的直觀聯繫很難拆除( 例如,如果人們接受抽象沒有空間維度,並且正如 Jaegwon Kim 所言,真正的因果關係僅在空間維度中成立,那麼抽象就是非因果的 )。然而,對於虛構實體的神創論者來說,還有更困難的問題。事實並非如此,正如 Fred Kroon 令人信服地解釋的那樣,關於虛構實體的量化論述顯示我們在本體論上致力於這些實體,正如 Van Inwagen (1979) 等偽裝的神創論者最初所相信的。一方面,如果這種話語是承諾的,我們就必須接受關於所謂想像中的同伴的類似話語也是承諾的。然而,後一種話語幾乎沒有承諾,因為孩子們清楚地知道他們以一種虛構的方式與這些所謂的實體打交道。也許神創論者會硬著頭皮承認,不管表面如何,即使這樣的話語也是有承諾的。然而,它們不能允許進一步類似的話語被提交,即涉及不確定的虛構實體的話語,那些我們只是在小說中一般描述的實體,就像 Tolkien 的《指環王 The Lord of the Rings》中參與永恆戰鬥的許多矮人和獸人一樣。 神創論者必須承認,我們在本體論上並沒有單獨致力於任何這樣的實體。 Fred Kroon 批評的主要優點是強調,如果創造論者想要支持虛構實體,他們必須依賴真正的本體論論證,而不是那種語義偽裝的論證。作為替代方案,神創論者可能會更容易地說,一旦我們接受我們的某些實踐充滿了某些構成性規則,我們獲得虛構實體的方式與獲得制度實體( 例如法律、國家、婚禮 )的方式相同。從這個角度來看,虛構實體只不過是社會實體的子集,其中機構實體是其典型案例。正如 Paolo di Lucia ( Chaoter 6: Figmentum: An Essay in Legal Ontology ) 所表明的,在法律規範所產生的不同類型的實體中,虛構物 figmenta 恰恰是一種由構成性規則支撐的製度實體:事實上,它們確實是將某物「算」為另一物而得出的結果 ( p 5 )。 但構成性規則就夠了嗎? 最受歡迎的社會實體捍衛者 John R. Searle (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Reality”,1995) 如今會說,構成性規則具有這樣的本體論力量—— 正如一般規則所表達的那樣,實體 X 在上下文 C 中算作 Y —— 只有在它們紮根於集體意向性的情況下。但是,Maurizio Ferraris ( Chapter 7: Perspectives of Documentality ) 認為,集體意向性只是哲學家的神話。正如最近的神經學研究表明,我們的大腦中沒有它的物理基礎。而且,這顯然是多餘的。因為為了使機構實體得以存在並持續存在,透過概括 Thomasson 對虛構實體所堅持的觀點,分別訴諸對人類主體和物理痕蹟的不同類型的依賴就足夠了。 那麼,在這場本體論爭論中,總的來說誰是對的呢?也許,就像哲學中常出現的情況一樣,真理介於兩者之間。正如 Achille Varzi ( Chapter 8: Achille Varzi ) 所言,從一開始 ,我們作為天真的虛構主義者就依賴於一種工具主義觀點,根據這種觀點,對於常識本體論,我們只是簡單地假設存在它所假設的實體,因為這種假裝是有用且方便的。( 讀心實踐可能就是一個例子:我們將心理狀態歸因於他人,只是因為這是解釋他們行為的最簡單、最優雅的方式。)然而,如果我們試圖透過建立一個適當的虛構主義立場來系統化這種立場,普遍使用 “虛構中” 這個運作,我們最終會得到一些讓虛構主義者自己難以接受的東西;也就是說,存在著假裝實體存在的可能世界,這是嚴肅的整體虛構主義者應該否認的想法。對 Varzi 來說,其寓意是我們必須退回到一種較弱的虛構主義形式,不否認存在我們假設的實體,但拒絕它們之間存在某種形式的關係的想法。這就是David Hume 所說的因果關係。目前還不清楚神創論者是否可以依靠這樣的出路,因為他們可能會被迫放棄許多在他們的形上學中至關重要的關係 —— 如果他們拒絕因果關係,他們還能訴諸依賴作為世界上「外在」的一種關係嗎?儘管如此,這無疑是一個值得追求的策略。

查看详情

哲學就是一種觀念的歷險 ( A. N. Whitehead )。 John W. Burbidge 從 Gottlob Frege 反對 19 世紀以 Mill 和 Husserl 為代表的內省心理學 introspective psychology ,開始發現了心理主義 psychologism 的謬誤。根據 Frege 的說法,Vorstellungen(被翻譯為“想法/觀念 ideas ”)屬於他們所代表的人的主觀性,無論它是否被思考主體所承認,而真理則獨立存在。 " Ideas, Concepts, and Reality" 一書以此為切入點,區分了 “圖像 image 和概念 concept,想像 imagination 和思想 thought”,作為形象和想像的總稱,以及“感覺 sensations” 和 “由早期感官印象的混合痕跡形成的心理圖片” (pp. 13-19)。他所說的這個詞是什麼意思?他給出了哪些理由將其標記為謬誤? 這些問題的任何解決方案都只能來自對他的論點的仔細審查。因此,支配思想者心理活動的規律不能決定什麼是真理。Burbidge 對 Frege 的分析提出了挑戰,對共享世界中的語言、交流和以思想為導向的參與、如何將認識者的主觀過程轉化為客觀知識的方式進行了敏銳而富有創造性的解釋 “以 Frege 對思想和概念的明確區分開始了這次朝聖之旅。想法是擁有想法的人的主觀經驗的產物。他們將自己的感覺追溯到某種特定的感覺;它們與個人歷史中的其他思想有聯繫;他們從他們出現的環境中吸收情感味道。相反,概念是客觀的,獨立於任何人的想法。它們使真正的交流成為可能,因為幾個人可能在思考同一個概念,即使這些智力行為在不同的身體中發生在不同的...” (pp. 147-153) 第二章揭示了經驗主義將觀念簡化為個人感官體驗的主觀性的方式中隱含的未經證實的假設和不可信的主張。第三章用 Hegel 的心理學來說明感覺經驗是如何組織它的觀念。感官直覺集中注意力,其感知到的圖像被下意識地存儲起來。再生想像力會回憶起這些存儲的圖像,並選擇特定的圖像來表示一般模式。富有成效的想像力將圖像與其上下文相關聯,並產生一個單一的想法來表示複雜的聯繫。幻想創造了感官體驗中沒有的意象和聯想。符號製作的想像力產生了文字,並賦予它們特定的任務來表示和回憶感官體驗的圖像和聯繫。 第四章使用 Hegel 對承認的分析來檢驗個人的符號製作如何參與交流的給予和接受。不同的主體性使用詞語來表達他們不同的體驗,這迫使每個人都考慮到對方的體驗和意義。這會產生以共享語言表達的共享含義。第五章使用 Hegel 對機械記憶的解釋來說明個人主觀性如何拋開詞語與個人個人經歷相關聯的方式,並以一種無私的方式專注於從公共話語中衍生出來的獨立、客觀的內容。這種發展將個人主觀性與其個人偏見分離開來,並使其能夠專注於客觀思維的動態。 在第六章到第九章中,Burbidge 使用 Descartes 的四個思維規則來解釋普遍客觀性可以從經驗的主觀性中推導出來的方式。第一條規則將一個人的想法與其主觀偏見分開。第二條和第三條規則發展了 Burbidge 所說的 “思想的捲須 tendrils of thought”。定義將獨立的感官體驗項目組織成屬和種的差異化相同性。綜合將感官意識的時間序列轉化為因果依賴和相互作用的必要聯繫( p 419尾 ) 。第四條規則使用這些過程來預測自然世界的未來結果或預測主體自身行為的後果,並通過檢查自然和其他人如何對其思想控制的參與做出反應來完善主體的思想他們的世界。整個人類歷史都捲入了這個學習過程。結果,思想變得精煉,以至於它們或多或少準確地反映了在現實世界中運作的普遍聯繫。第十章解釋了前面幾章的敘述如何揭示了弗雷格將思想與概念和客觀真理領域嚴格分離的缺陷。 在第二部分中,Burbidge 對“思想的捲須”進行了更全面的描述。第十一章使用 Hegel 邏輯學中的一個例子來說明一般的、不精確的概念如何包含將它們轉化為更複雜的含義並暴露與其他術語的聯繫的含義。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考察了傳統推理形式下的思想傾向。第十四章引入了一種新的、引人入勝的討論途徑,通過提請注意類比論證如何使思想超越邏輯的形式關係,發現具有特定內容的動詞所揭示的意義的聯繫和深淺。第十五章考察了涉及各種語言句法的思想要點。 在結論中,Burbidge 承認我們永遠不能最終和絕對正確地聲稱我們的概念完全沒有文化偏見。然而,他堅持心靈的生活是一個動態的力量場,這些力量相互交叉並相互影響。我們一直在關注這個豐富的複合體的一部分——Frege 所謂的 “觀念 ideas” 和 “概念 concepts ”之 間的張力。由於我們的思維總是在我們的身體內發生——在特定的地點和特定的時間——它的刺激不可避免地來自個人和特定的興趣和經歷。 然而,我們已經看到心靈如何通過一些功能的運作將這種主觀內容轉化為更客觀和普遍的東西。 我們的思想可以渴望對世界的方式有全面全面的了解。 苛刻的激情和立即果斷行動的需要挑戰了尋找適當概念的冷靜思考。 與此同時,當我們僅僅對主觀興趣做出反應時,我們無法實現目標,這促使我們調查並發現思考世界的方式,這些方式可以更充分地預測我們行動時會發生什麼。 想法和概念之間的活躍互動支配著我們的知識生活。( p 154 ) "如果這種含義有任何價值,那麼概念領域不僅僅是人類多年來反思的產物,而且具有辨別整個宇宙本質的潛力。 這意味著宇宙本身是通過一個複雜的捲須網絡整合在一起的,該網絡將普遍模式和個別事實聯繫起來。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當我們的概念系統捕捉到我們世界的綜合本質時,我們就會從正確轉向真理。 所以我們得出調查結論。 我已經提出,概念是一個非物質領域,它在物質中有其基礎,並從物質中出現,但不能還原為物質。 它有自己的生命,有自己的限制,有自己的條件和聯繫。 我已經提出,宇宙本身在本質上可能有一個理性的結構,可以通過概念思維來理解。 可以說,我們已經確定了一個精神領域,神聖的本質,以及人類如何通過他們的構想成為上帝的形象。 唯一的問題在於後面這些術語不是概念而是想法,不可避免地是主觀觀點的產物。 因此,它們是根據審計員的經驗和興趣來理解的。 因此,這樣的主張使我要么被指控試圖讓讀者皈依某種特定的宗教,要么被指控完全否認宗教,因為我放棄了這種或那種信仰的具體強調。 自由裁量權表明我放棄了最後的定義嘗試,而是將自己局限於概念的語言,以及它們一方面如何與思想相關,另一方面又如何與世界本身相關。"( p 164 )

查看详情

事件背景:2023年妇女节,好时公司加拿大分部发售妇女节特别款巧克力,这款巧克力共有五种不同的包装,每种包装上分别印有一位推进社会公正的女性。这五位女性中有一位是跨性别女性法伊·约翰斯通。巧克力发售之后,恐跨分子和极右分子对好时公司和法伊·约翰斯通进行了源源不断的暴力骚扰。 受害者法伊·约翰斯通发声: 上周我把我推特账号锁推了,所有新关注者都必须通过我的手动批准,而且那些没有关注我的人也看不到我的推文。这样做是为了保护我自己安全和我自己的心理健康。 刚刚,我把我自己的推特账号重新打开成公开账号了,因为我想让大家知道这些日子以来我的遭遇。我想让大家知道,遭到所有反跨分子和反跨组织全力的暴力攻击,到底是怎么样的遭遇。 自三月初,成千成万的反跨分子不断发推、私信、邮件骚扰我。辱骂污名我的词汇,包括:跨子(tranny),洗脑小孩的人,恋童癖,死同性恋。这些信件还不断要求我自杀。各种威胁和辱骂更是数不胜数。所有这些,都是因为我出现在了好时公司加拿大分部妇女节的宣传之中,为性别公正,为妇女和女孩发声。 (附图是两张刻意丑化受害人的图片) 各种极右派媒体对我进行了大量的污名化报道。这样的报道文章有几百篇,相关的污名化视频也至少有几百条,所有看到这些污名化报道的人加起来大概有上百万人。我的私人信息被挖掘出来,我几十年前的隐私被极右翼媒体完全揭露出来放在公众的面前。单单是某个曝光我隐私的视频,就有超过10万人观看。 与此同时,美国的某个极右共和党官员发布视频,称他将“彻底消灭所有与跨性别相关的人和事物”。也就是这个政客,在发布“灭绝跨性别”言论的前一天,专门发布了一个视频来攻击我。恐跨分子制作并散布了大量丑化我污名化我的图片和漫画。不仅我的隐私被完全曝光了,这些恐跨分子也没有放过我家人的隐私。社交媒体上充满了污名化我的谣言。 我再也无法回到以往平静的日子里去了。 我之前也被恐跨分子攻击过,但从来没有遭到过如此广泛和大面积的暴力。面对所有这些攻击,我现在还处在震惊之中。但我不会退缩。我会直面这场战斗。为了我自己,也是为了所有妇女、所有女孩、所有跨性别者、所有愿意推动社会公正的人。 我希望所有跨性别者的朋友们、盟友们、家人们为跨性别者的遭遇发声。我希望所有有志于推动社会公正的组织和个人为跨性别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希望所有官员为跨性别社群发声,并用行动抵抗反跨反酷儿的仇恨组织。我希望加拿大政府可以更好的致力于保护性少数酷儿社区,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做做表面文章而已。我们急需加拿大政府的保护。我希望加拿大政府在制定修改性少数酷儿保护政策的时候可以听取我们的声音,并让我们加入到立法的过程中来。 另外,我想和我的跨性别姐妹、兄弟、同胞们说,请照顾好自己。我们现在遭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仇恨攻击,但我们并不是单枪匹马在应对这些攻击,我们的盟友们是和我们站在一起的。我知道现在的日子很艰难,但我相信艰难的日子一定会过去的。 注:如果你相信每个人应该获得基本的人权,那你一定也同意跨性别者也应该获得基本的人权。如果你相信每个人应该获得基本的人权,但对于跨性别社群并没有足够的了解,也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是跨性别,请保持你的好奇心,认真学习,但不要仇恨跨性别者。现在,很多极右媒体正在污名化跨性别者和跨性别社群,并制造社会对跨性别者的仇恨,请不要被TA们的谣言欺骗了。我们希望你可以保持共情、保持好奇、而不是去仇恨别人。另外,如果你是支持跨性别社群的顺性别者,请不要犹豫,请用行动来表达你的支持。 https://www.instagram.com/p/Cp0mjRwPSiN/

查看详情

Wittgenstein論看的面向 通過經常引用的圖形,其輪廓可以交替地被視為兔子或鴨子,Wittgenstein描述了側面視覺,他將其描述為“一半視覺體驗,一半思想”。方面看是一種語義上的看作為;在這裡,我看到某物是某物,即圖形是一隻兔子,分別是一隻鴨子。我不會像將地圖讀入雲中那樣簡單地將兩種含義讀入圖中。畢竟,如果不看到其中的一個或另一個形狀,我就無法將圖形視為某種無定形的東西。更確切地說,有兩種看圖片的方式:鴨子或兔子。這種兩棲性以及從一個到另一個的擺動構成了側面觀察。因此,它與具象視覺表現出顯著的相似性。如果一個人看到某種表現形式,比方說,葛麗泰·嘉寶飾演瑪塔·哈麗,那麼看到就處於同一種平衡中,這也是側面觀察的特徵。我的視覺印像沒有改變,但我的觀點卻改變了。 因此,拼圖不僅對知覺心理學的實驗很有趣,而且對揭示看與解釋、知覺與想像之間的關係也很有趣。正如Wittgenstein提出的問題:“我真的每次都看到不同的東西,還是我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釋我看到的東西?我傾向於說前者。但為什麼?” Wittgenstein在這裏顯然不確定,因為如果他傾向於說他真的每次都看到不同的東西,那麼看到也一定是一種表演,特別是一種意義的歸屬與意義交織在一起的表演。視覺印象。因為歸因行為不是一個可以區別於感知的過程。然而,為了將離散的感知狀態與思維的推理操作區分開來,這是必要的。因此,側面觀察是感知與理解感知行為不可分割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我看到人物的輪廓是鴨子還是兔子的形狀不是事後判斷的問題,而是在視覺理解中給出了相應形狀的印象。在這方面,它也類似於具象視覺。我們“在解釋時看到它”。 鴨子兔子的例子也說明了看的上下文依賴性:如果一個人第一次在一系列其他兔子圖片中看到這張照片,那麼很難看到鴨子,因為他期待更多的兔子在 到目前為止所見的背景。 在這方面,這個例子明顯地闡明了看實際上是什麼,即從某事物看起來像 x 而不是 y 的角度來看。 可以假設,在幾乎所有看到的情況下,一個人都會有多種選擇。 事情有不同的看法。 它們是什麼和不是什麼必然植根於一種觀點並取決於一種觀點。 它們在我們看來的樣子絕不是一種必然具有欺騙性的表象,而是它們以透視方式出現的一種本身合理且不可簡化的方式。 當然,它們從來沒有完整地出現過,而總是只是它們本來可以成為的樣子。 與任意多種觀看方式相反,鴨子和兔子同樣被賦予了可能的觀看方式,因此它們不是任意的。 事實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即在兔子方面的情況下,嘴部區域,輪廓中的小不規則,是一個重要的細節,儘管它看起來與鴨子方面無關。 如果沒有這個細節,就很難在鴨子的照片中看到兔子。 這強調了喚起的特有力量,可見性通過喚起來調節其感知。 通過尋找人們所謂的“實際看到”的標準,維特根斯坦達到了語言使用的極限:“'但這不是在看!' – '但這是在看!' – 必須有可能對這兩種評論給出一個 概念上的理由。 [...在什麼意義上它在看? 困難在於描述的理論和分析語言。 為了描述這種觀看形式,人們必須假設一種原始的感官知覺水平,即使側面觀看的要點是視覺和心理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們是分開的而不是分開的。 它們必須是分開的,因為人們通常可以將響應性確認行為與得出邏輯推理的行為或敘述性解釋行為區分開來。 但與此同時,它們必須是模糊的,因為它不是我感知到的原始感官材料。 相反,我已經有了一個有意義的結構化感知。 看到和理解的本構接近性也被稱為視覺感知的理論負載。 意思是感知者傾向於根據理論見解和信念來觀察。Wittgenstein以類似的方式使用術語“思想風格thought-style”,作為一種從觀察方式開始的檢驗和論證方法。 Thomas Kuhn將科學史上突然發生的範式變化描述為一種“視如”(seeing-as)。 科學革命之後,世界被視為“另一種東西”。 “革命前科學家世界裡的鴨子,革命後變成了兔子。”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就是在不同的理論框架中看待它。

查看详情

#SeriesSuggestions #Submission #剧透 **Correction:Alternative fact **——**《真相捕捉》** by 海边的卡夫卡 最近花了两天时间重温了一遍《真相捕捉:The Capture》,隔了两年之后回头再看这部悬疑剧,又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感想,那就是随着AI影像的技术的发展,这种“移花接木”的手段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当对一个另类的真相摆在我们眼前,我们是否有能力去质疑 说起来第一季的结尾很戏谑,美国政府因为总统的私人的意愿打算揭开这个组织的谜底,而在现实生活中,据统计在某色情网站中被换脸最频繁的就是他的女儿,而我在生活中接触AI生成最频繁的就是Google用AI来制作他那挑战人类底线的验证,作为dell-e的用户,也制作过不少有趣的图片,这时我才发现利用AI,已经成为生活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比如今年一位来自科罗拉多州的一位游戏设计师,训练AI作画并且拿到冠军,当我看到他的《太空歌剧院》的作品,我竟然为之着迷,比起撒上颜料告诉我那就是艺术,非得五百万起拍,我更愿意去看AI可以做出什么我没想到的组合,怎么在反复学习中给我带来新的认知 在剧中,主角Carey的新上司给她展示反复训练过的AI如何制作一场完美的犯罪影像,其中提到了他们给予AI以:白人种族主义者、塔利班恐怖分子、枪火商等等的影像记录用来训练,经过大量数据的和人工筛选,就已经可以达到政府所需要的“证据”,又如Carey的上司Hart劝诫她放弃追查,并且恼羞成怒对她说他们之间只是权色交易。尽管故事背景选取在伦敦,选角大量采用了黑人,亚裔面孔,但正是这些细节才彻底揭开这部剧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态度,他们确实存在并影响我们的生活。之前一个校友在闲聊时讨论起他的课题:AI算法数据中的歧视与偏见,他举了很多例子,在打车软件中同样的路程不同用户的价格各不相同,在招聘软件当中白人男性比少数族裔获得推荐的频率更高,诸如此类。当然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因为大量数据源给出的。但正是如此才印证了我们社会的诸多不平等,当收集数据源的时候,消费力更强,工作能力强的更容易被人工筛选出,其性别,年龄,肤色也将会被作为特征来干扰算法 当我们提到AI,可能很多人会产生各种阴谋论,AI画出来的是艺术品吗?AI写出来的诗词富有感染力吗?其实讨论人工智能的作品有很多,如《信息简史》中提到“巴别图书馆”,电影《Her》中的萨曼莎,刘慈欣《诗云》中的神,都讨论了大量数据收集训练后能够与人类文明与之比肩,能否和人类一样产生共情。究竟AI将来会变成盯着我们的“老大哥”,还是带给我们启迪。是会被用作泄漏信息用作监察的工具,还是帮助我们消灭歧视打破不平等的助手。这真是一个有意思又值得期待的未来。 最后以刘慈欣用vb写的电子诗人生成的诗作结尾: ** ** ** 你是我的枯死的世界** ** ** ** 钢琴家在想念着人造卫星** ** ** ** 你是我的背心,我是你的录音机** ** ** ** 在这剌目的渔船中,没有遗传基因,只有外层空间** ** ** ** 我们都是善良的数字,我们要点头!** ** 从三角到石头山从雨丝到电磁波从信天游到窗子从河到原始社会……** 2022.10.04 **Channel:** [@Odyssey+](https://t.me/odysseyplus/2370)

查看详情

频道历史

陌生人 心跳 无用的谎言 #韩剧

查看详情

勇者赫鲁库 #动漫

查看详情

特别行动:母狮 行尸走肉:死亡之城 #美剧

查看详情

遮天 西行纪 #动漫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