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性别男性自述 & 指派性别为女性的非二元自述 & 性别表达与社会期待不一样的女性自述 = ❶ 你们都说没有人会在意女生是不是穿男生衣服?我和你讲,我小时候每次在正式场合穿男装,都遭到了大人巨大的敌意和攻击。我们学校办活动的时候,我穿了男士正装,被以“破坏着装规定”记过,而那些穿牛仔裤的男生一点事情都没有。 ❷ 很多人有“女生跨越性别界限很少受到社会打压”的误解,是因为TA们把“女生跨越性别界限”理解为了“穿裤子”。实际上,女性如果在行为举止说法方式上跨越性别界限是会受到很严厉打压的。至于为什么社会对女性穿裤子能够更容忍,那就要说到女权主义的历史了。在美国女权主义的历史上,穿上当时男性才能穿的裤子,被认为是希望争取平等权利的象征,而不是一种性别表达。因此到了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在大多数相当有公正意识的地区,人们能够接受女性日常穿裤子,但并不把“女生穿裤子”看作为一种性别越界。 ❸ “穿裤子”和“跨越性别界限”是不同的。我来举一个例子。我在一个合唱团,我们合唱团的表演要求是,男的穿燕尾服,女的穿黑色中袖连衣裙。我说不想穿裙子,于是TA们允许我穿裤腿宽大的黑裤子。但这么穿还是让我不适,于是我正式提出想要穿男士正装,这个要求被多次否决,最后我不得不作为跨性别出柜,才让TA们允许了我的需求。好在合唱团里大多数的人还是支持我的,但对比起我穿黑裤子的时候,我被指指点点的次数明显变多了。很多没有相关经历的人会把“穿裤子”和“跨越性别界限”等同,但实际上在相对保守的地区,从前者跳跃到后者,可能会使你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❹ 实际上就连女生日常穿裤子也不是完全被社会允许的事情。我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被我家里送去教会的晚课,那时候正好穿着裤子。教会的那些大人们大发雷霆,TA们不停地嘲笑我,说我是变态,还说我破坏规矩行为不检。我完全不理解我平时也可以穿裤子,怎么到了教会就不行了?我妈妈来接我的时候,教会老师大声斥责我妈妈,说我妈妈把我带成了男不男女不女的样子。我妈妈被羞辱了一通。我也回家被我妈妈骂了一通。 ❺ 现在已经2023年了,但女生或者指派性别为女性的跨性别学生想要穿男装出席学校的正式场合遭到拒绝的新闻还是非常多。 ❻ 我小时候仅仅是因为性别表达不符合社会的期待,在街上遭到过很多次侮辱和攻击,有很多人威胁说要强奸我、杀死我。 ❼ 我数不清我因为性别表达而遭到多少次骚扰了。骚扰我的加害者有男人,甚至也有女人。 ❽ 那是我作为跨性别出柜之前。当时我的心理医生根本就不听我自己的讲述,强行认定我“抑郁非常严重”,而根据就是“这个女生太抑郁了她甚至都不想花精力把自己打扮成女生的样子了”。而实际上我那时候根本没有穿男装,我就是穿着中心化了一些。我继母后来帮我准备了一套“去看心理医生的专用服装”,以免我再遭到这样的事情的折磨。 ❾ 我还有一年半就要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父母威胁说如果我再敢买男装,TA们就要把我踢出家门。我只好穿着唯一的一套男装,后来那套衣服穿破洞了。曾经还有一个男的和我说,要我为了他穿上女装,因为这样他会很性奋。我曾经最好的朋友试图强奸我,对他只想强奸我并不想做我的男朋友,他想找教会里的“好女孩”结婚,而且最后也确实找了一个教会里的“好女孩”结婚了。 ❿ 很多人陷入了一种非黑即白的两极思维:男性化就会被社会认为赋予权利,女性化就会自然成为社会攻击的对象。这样的想法是有问题的。如果你看到跨性别群体、看到性别多元群体,你就会知道任何跨越社会认定的性别边界的人都会受到巨大的攻击和仇视,无论这种跨越是那个方向的。另外,在白人至上主义之下,黑人常常会被刻画为“超级男性化”,并因此遭到攻击。“男性化就会被社会认为赋予权利”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⓫ 在所有跨性别之中,指派性别为女性的非二元性别者和二元跨性别男性在性别肯定相关的事项上遭到拒绝的可能性最高。非二元性别者(无论指派性别是哪种)和跨性别男性遭到性侵害的可能性最高。所有这些之中,非二元原住民和原住民跨男在一生中遭到过性侵的比例甚至高达74%和71%,而对原住民顺性别女性来说这个数字是43.7%(虽然这个数字也已经很残忍的高了)。 [https://genderkoolaid.tumblr.com/post/716785256530886656/nashville-senior-denied-entry-to-high-school-prom](https://genderkoolaid.tumblr.com/post/716785256530886656/nashville-senior-denied-entry-to-high-school-prom)

去电报查看

相关推荐

= 跨性别男性自述 & 指派性别为女性的非二元自述 & 性别表达与社会期待不一样的女性自述 = ❶ 你们都说没有人会在意女生是不是穿男生衣服?我和你讲,我小时候每次在正式场合穿男装,都遭到了大人巨大的敌意和攻击。我们学校办活动的时候,我穿了男士正装,被以“破坏着装规定”记过,而那些穿牛仔裤的男生一点事情都没有。 ❷ 很多人有“女生跨越性别界限很少受到社会打压”的误解,是因为TA们把“女生跨越性别界限”理解为了“穿裤子”。实际上,女性如果在行为举止说法方式上跨越性别界限是会受到很严厉打压的。至于为什么社会对女性穿裤子能够更容忍,那就要说到女权主义的历史了。在美国女权主义的历史上,穿上当时男性才能穿的裤子,被认为是希望争取平等权利的象征,而不是一种性别表达。因此到了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在大多数相当有公正意识的地区,人们能够接受女性日常穿裤子,但并不把“女生穿裤子”看作为一种性别越界。 ❸ “穿裤子”和“跨越性别界限”是不同的。我来举一个例子。我在一个合唱团,我们合唱团的表演要求是,男的穿燕尾服,女的穿黑色中袖连衣裙。我说不想穿裙子,于是TA们允许我穿裤腿宽大的黑裤子。但这么穿还是让我不适,于是我正式提出想要穿男士正装,这个要求被多次否决,最后我不得不作为跨性别出柜,才让TA们允许了我的需求。好在合唱团里大多数的人还是支持我的,但对比起我穿黑裤子的时候,我被指指点点的次数明显变多了。很多没有相关经历的人会把“穿裤子”和“跨越性别界限”等同,但实际上在相对保守的地区,从前者跳跃到后者,可能会使你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❹ 实际上就连女生日常穿裤子也不是完全被社会允许的事情。我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被我家里送去教会的晚课,那时候正好穿着裤子。教会的那些大人们大发雷霆,TA们不停地嘲笑我,说我是变态,还说我破坏规矩行为不检。我完全不理解我平时也可以穿裤子,怎么到了教会就不行了?我妈妈来接我的时候,教会老师大声斥责我妈妈,说我妈妈把我带成了男不男女不女的样子。我妈妈被羞辱了一通。我也回家被我妈妈骂了一通。 ❺ 现在已经2023年了,但女生或者指派性别为女性的跨性别学生想要穿男装出席学校的正式场合遭到拒绝的新闻还是非常多。 ❻ 我小时候仅仅是因为性别表达不符合社会的期待,在街上遭到过很多次侮辱和攻击,有很多人威胁说要强奸我、杀死我。 ❼ 我数不清我因为性别表达而遭到多少次骚扰了。骚扰我的加害者有男人,甚至也有女人。 ❽ 那是我作为跨性别出柜之前。当时我的心理医生根本就不听我自己的讲述,强行认定我“抑郁非常严重”,而根据就是“这个女生太抑郁了她甚至都不想花精力把自己打扮成女生的样子了”。而实际上我那时候根本没有穿男装,我就是穿着中心化了一些。我继母后来帮我准备了一套“去看心理医生的专用服装”,以免我再遭到这样的事情的折磨。 ❾ 我还有一年半就要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父母威胁说如果我再敢买男装,TA们就要把我踢出家门。我只好穿着唯一的一套男装,后来那套衣服穿破洞了。曾经还有一个男的和我说,要我为了他穿上女装,因为这样他会很性奋。我曾经最好的朋友试图强奸我,对他只想强奸我并不想做我的男朋友,他想找教会里的“好女孩”结婚,而且最后也确实找了一个教会里的“好女孩”结婚了。 ❿ 很多人陷入了一种非黑即白的两极思维:男性化就会被社会认为赋予权利,女性化就会自然成为社会攻击的对象。这样的想法是有问题的。如果你看到跨性别群体、看到性别多元群体,你就会知道任何跨越社会认定的性别边界的人都会受到巨大的攻击和仇视,无论这种跨越是那个方向的。另外,在白人至上主义之下,黑人常常会被刻画为“超级男性化”,并因此遭到攻击。“男性化就会被社会认为赋予权利”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⓫ 在所有跨性别之中,指派性别为女性的非二元性别者和二元跨性别男性在性别肯定相关的事项上遭到拒绝的可能性最高。非二元性别者(无论指派性别是哪种)和跨性别男性遭到性侵害的可能性最高。所有这些之中,非二元原住民和原住民跨男在一生中遭到过性侵的比例甚至高达74%和71%,而对原住民顺性别女性来说这个数字是43.7%(虽然这个数字也已经很残忍的高了)。 [https://genderkoolaid.tumblr.com/post/716785256530886656/nashville-senior-denied-entry-to-high-school-prom](https://genderkoolaid.tumblr.com/post/716785256530886656/nashville-senior-denied-entry-to-high-school-prom)

查看详情

【非二元性别者自述】【我的性别不安】 1. 性别不协 / 性别不安:因不符合性别期待,而产生的不适。对于性别不协,当事人可以选择医疗干预,也可以不选择医疗干预。 2. 「我既不是女性,也不是男性。当别人以男性或女性来对待我时,我常常会感到不适。这也就意味着,大多数时候,我都不太舒服。」 3. 「我对于我的胸部感到性别不安。我想如果我的胸更大一些的话,我平时是会想用胸绑的。幸运的是,我的胸不是很大,我平时用紧一些的运动胸罩就可以了。我从来不用带罩杯的胸罩,因为那些胸罩会让我非常不舒服。」 4. 「很多人误以为对胸部的性别不安 = 想要手术移除胸部。并不是这样的。对我来说,我对我的胸部轮廓展现给别人看这件事情感到性别不安,但我并不想移除我的胸部。」 5. 即使在跨性别社区之中,非二元性别者发声的机会也常常很有限。如果您是非二元性别者,请多多发出您的声音。 6. 请注意,非二元性别者所经历的性别不安各有不同,其中也有人完全没有性别不安的经历。 https://youtu.be/t-kzYxkgbBw

查看详情

有时候在医学诊断过程中,“行为或穿着男性化”会被认为是女性为自闭谱系的一个线索。 很多人以为这意味着:自闭 = 男性化的大脑。但实际并非如此。更合理的解释是:“女性化”其实是社会对女性的规则和期待,而自闭谱系人因为难以发现难以认同这些社会默认的那些规则和期待,所以当然很难去迎合那些期待去改变自己的行为。对她们来说,即使想要去迎合社会期待的女性化,都是很困难的事情。 【网评】另外,社会通常定义里的“女性化”相关的很多事情对自闭谱系人来说也是困难的。很多自闭谱系人有运动协调障碍,那化妆和除毛对TA们来说就很难,甚至很危险。很多自闭谱系人因为感官过敏对触感很挑剔,大多数女装对TA们来说穿起来会很难受。 【网评】对了再提一句,很多男性自闭谱系人又常常被认为“女性化/不够阳刚”。这也和难以认同社会规则与期待有关。 【网评】自闭谱系人不能遵从性别规范,可能是出于自闭谱系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性别不协:对自己出生时被指派的性别感到强烈的不适。这都是有可能的。也就是说,自闭谱系人完全也可以是跨性别。实际上,跨性别与自闭谱系有很强的联系。 [source](https://www.facebook.com/vellumandvinyl/posts/700357188795196)

查看详情

有一群假女权主义为名传播偏见和歧视的群体,TA们一般自称激进女权(radfem,基女,激女)。在TA们的理论中,世界上的人被严格分成两类: 1. 做坏事的人 = 男人 = 不可能被侵害的人 2. 被侵害的人 = 女人 = 不可能做坏事的人 很多人被这种激女理论所吸引,正是因为TA们非常急于被盖章认定为“不可能做坏事的人”。已故黑人女权主义者贝尔·胡克斯曾经指出第二波女权中的一个问题是运动中的女性如此认同“绝对受害者”这个身份,因此无法反思自己在维持和延续性别/种族/阶级的现有不公正秩序中应负的责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激女理论中非常推崇基因/生物决定论,虽然基因/生物决定论和种族歧视/残障歧视有着很强的联系。 我给这个激女理论起名为“女性永远无罪论”。任何女性都可能会使用这个“女性永远无罪”的武器,但通常使用这个武器最多的是主体族裔的女性。她们认定“女性永远无罪”,因而认定自己绝不可能压迫别人,所以常常做出伤害别人的言行而毫无反思。旁人哪怕只是礼貌善意指出她们言行中的不当之处的一小点,她们就会大哭大闹,不断强调自己的受害者身份。我认为很多激女群体的政治运动,都是围绕这个“女性永远无罪论”展开的。 我举一个例子,就是当有人提出对跨性别的仇恨夺走了跨性别群体的无数生命的时候,激女通常会反驳说:那都是男人杀的。真的吗?15岁的跨性别少女布丽安娜·翟伊因同龄人的霸凌而自杀,行凶者为一男一女,但这并不妨碍激女认定此事件为“男性暴力”。 https://butchbarbieagainstterfs.tumblr.com/post/729585957990498304/very-cool-how-the-gender-binary-in-the-emerging

查看详情

日前臉書上有 [Ming Chin Tsai](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093778194422330/user/100000282275049/?__cft__[0]=AZXj8Z_Uk4pJcI51EMC6uUvH0V2A690RFnSXiCGXLQYuxFGSnDyyx_spOVw7A7ldOrHaveHbZXzbR2OFd8VZcFPkvVEUHmulwFNw4I1v4rcY55ow0vVxIsvAgp4IFD8rs9FXrLbGc1kBsqh9jMVCoyFe&__tn__=-UC%2CP-R) 以 "[「我睡了95個男人」後成為東大寺住持的宗性令人目瞪口呆的自白與誓言](https://m.facebook.com/groups/1093778194422330/permalink/1661202511013226/?mibextid=Nif5oz)" 為題翻譯了大塚ひかり一篇有關寺院性文化的文章。其實文中談及的男色在中國古代也有不少。如韓非子·《説難》有談及彌子瑕因“色衰愛馳”而被衛國國君所棄。。。;而天主教神父中不時有傳出的戀童醜聞亦然。。。性、性文化在人類歷史上由來已久。有記載的除了中國的《韓非子》外,古希臘羅馬也有不少呢。。。。 在 “Sex Cultures” 一書中,Amin Ghaziani 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了如何思考性和文化是理解性行為的核心組成部分。這本書補充了他之前關於同性戀社會運動的研究([The Dividends of Dissent: How Conflict and Culture Work in Lesbian and Gay Marches on Washington](https://press.uchicago.edu/ucp/books/book/chicago/D/bo5772537.html) (2008))以及同性戀社區不斷變化的環境(There Goes the Gayborhood? (2014))。這些書表明 Ghaziani 已經確立了自己作為性、社會運動和文化社會學學者的地位。它們還展示了他的方法論的實用性:將文化分析應用於歷史事件可以幫助揭示社會變革的驅動因素。在他的 “Sex Cultures” 中,Ghaziani 展示了他對這些領域的深入了解、強有力的分析以及清晰的對話式寫作風格。這些優勢使得本書對於任何對性、社會變革或 LGBTQ 問題感興趣的人來說都非常有用。Ghaziani 對性研究的現有知識進行了全面的概述,同時還利用獨特的文化方法推進了該領域的各個方面。儘管有人擔心他的一些主張隱含的普遍性,但 Ghaziani 的 “Sex Cultures” 對於任何對這些問題感興趣的人來說都是有價值的,尤其是各個級別的本科生。在整本書中,他借鑒了大量關於性的跨學科研究和理論,使讀者處於更廣泛的文獻中。Ghaziani 在每章的開頭和結論中利用這些文獻和案例研究,幫助讀者探索如何在歷史和日常生活中揭示看似抽象的性和文化概念。 Amin Ghaziani 對這本書的主要貢獻是他利用文化視角,重點關注社會力量影響性概念創造的方式。為了強調這種關係,他在全文中重複了以下公式:性+文化=性。這種文化方法強調了性行為是基於生物學和社會構建的。Ghaziani 首先要求讀者重新審視他們對性的假設,並利用他們的文化想像力來看待周圍的性文化。性文化是指 “賦予我們的身體意義的不同背景和習俗,以及我們在追求快樂時使用它們的方式”( p 16 )。那麼,性文化是各種社會制度和實踐創造的集體文化意義。對於 Ghaziani 來說,性文化的研究旨在挑戰讀者重新思考他們對性和性行為的看法,認為性和性行為是嚴格生物學的、完全私密的、終生不變的。他認為,利用文化想像力來審視性文化為理解當代生活中復雜的性概念開闢了新的途徑。Ghaziani 希望讀者能從這部作品中獲得關於性和文化的三個主要見解。 第一個目標是讓讀者重新思考性在身體和生物學之外的意義。 二是將讀者的性觀從私人領域拓展到公共領域。 第三個目標是展示性的主導意義如何是特定時間和地點的產物。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Ghaziani 通過本書的實質性章節探討了四個主題。第一章將性置於 “The City” 中,討論主要城市中 “同性戀社區” 的出現、最近的衰落和歷史重要性。他描述了這些社區的文化元 素 —— 不同的機構、機構、符號、習俗、紀念活動和歷史 —— 闡明了與性相關的文化意義如何在這些社區中運作。Ghaziani 通過質疑 “同性戀大遷徙” 的前因後果來審視這些城市地區的歷史( p 33 )。通過他的歷史鏡頭,他審視了愛情和親密關係、不同的製度、經濟機會以及性別不平等對同性戀者形成社區的作用。 然後,他批判性地考慮了異性戀者進入並可能吸納同性戀社區的影響,以及 “LGB” 權利和公眾接受度的增加,這使得我們似乎處於 “後同性戀” 時代。 當 Ghaziani 指出政治性文化在不同的活動團體中可能有所不同時,他進一步發展了性文化的概念。 隨著 “同性戀文化的異性戀化”( Lisa Duggan 可能稱之為同性戀規範 )以及隨之而來的強烈反對,同性戀活動人士被迫完善他們的性文化,特別是在他們關於相同和差異的想法方面。Ghaziani 表明,在婚姻平等努力中,思維方式的轉變是顯著的,因為活動人士放棄了早期將婚姻視為公民權利(差異)的策略,轉而支持關於愛和承諾的普遍性(同一性)的觀點。Ghaziani 認為,社會運動理論未能考慮到政治性文化的這些變化如何成為抗議浪潮的關鍵。 最終,本章表明性文化是集體的,具有強大的社會性和政治性。 在第二章 “Politics and Protest” 中,他利用他在政治抗議和社會運動方面的豐富專業知識,繼續展示文化如何塑造性行為。他撰寫了 LGBTQ 政治的歷史記錄。在這他討論了兩種獨特且極具爭議的激進主義戰略方法:是強調相同性還是差異性來爭取權利和認可。然後他回顧了三種政治性文化的文獻。他首先考察了對兩種強調差異的早期政治性文化的研究:“同性戀解放和女同性戀女權主義” 和 “酷兒激進主義”。然後,他將這些性文化與最近圍繞 “婚姻平等” 合法化的激進主義進行了比較,後者做出了強調同一性的戰略選擇。通過討論一些關於相同性和差異性的辯論和爭議,Ghaziani 展示了不同的政治性文化如何在同一社會運動中出現,並討論了文化對 LGBTQ 政治的重要性。 在第三章 “Heterosexualities” 中,Ghaziani 通過提出挑戰 “異性戀是非歷史性的” 這一觀念的研究,繼續他對酷兒世界的審視。繼續利用 Jonathan Ned Katz 頗具影響力的著作 “The Invention of Heterosexuality” 來研究異性戀社會結構的變化,構建了一幅異性戀在不同時期的含義的歷史地圖。 Katz (1995) 將 1820 年至 1982 年分為七個不同的時間段,每個時期對於異性戀的含義都有自己的總體規範。通過定義這些階段,Katz 表明意義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作為對社會趨勢的反應而創造的。雖然他在簡明地描述這些階段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但本章的主要貢獻是Ghaziani 添加的三個新階段,以描述自 1982 年以來發生的情況。他的附加階段具有理論邏輯和經驗支持。他用大量的例子表明,特別是在最近的階段,人們正在以更加自覺和本能的方式表達異性戀。他提出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術語(同性戀模糊、同性戀、都市美男、兄弟情、花花公子性、兄弟工作 )來論證 “異性戀文化想像力的多元化” 意味著異性戀文化更容易接受同性吸引力、身份、 和行為( p 111 )。本章的主題支持 Ghaziani 的論點,即語言和意義對性有影響 。對異性戀這樣的主導地位的探索不僅有助於理解其固有的特權,而且有助於理解它可能造成的壓迫。儘管 Ghaziani 的討論重點是異性戀,但本章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視角來理解一般性行為。然後,他使用最近來自學術研究、流行文化和媒體的例子來展示性身份是如何通過語言和行為來表現、展示、政治化和協商的。最有趣的一點之一是 Ghaziani 對直男性行為和他們對異性戀文化的堅持的區分。通過對性流動性和異性戀男性同性行為的研究的考察,他似乎暗示異性戀文化可能正在發生轉變。這些例子為未來的研究人員帶來了新的、令人興奮的探究線索。 在第四章 “Studying Sexuality” 中,他討論了研究性的挑戰。他首先討論了自我認同為女同性戀、男同性戀和雙性戀的人與從事同性性行為的人相比的差異。然後,他討論了同性行為和吸引力的比率如何因性別和種族而異,強調不同群體如何將不同的文化含義賦予性行為。本章隨後探討瞭如何 “衡量” 同性戀和雙性戀,如何提出有效的問題,如何研究跨性別人羣,以及研究性的最佳實踐。自始至終,他都強調文化敏感性在調查生成中的重要性,同時還對通過統計數據專門理解性行為提出了相關批評。最後,Ghaziani 考慮瞭如何研究複雜的性概念這一難題。例如,如果性行為在整個生命過程中是流動的和變化的,特別是對於女性來說,那麼實施和衡量性行為的最佳方法是甚麼? 這些問題很重要,因為經驗數據對於影響政策變化和使多樣化的性別身份正常化是必要的。本章的一個關鍵優勢是 Ghaziani 對性調查最佳實踐的建議。他的想法圍繞著語言 :你學到甚麼取決於你問甚麼,某些語言不會引起每個人的共鳴。最終,Ghaziani 藉此機會提醒讀者我們的感知和科學的構建本質。

查看详情

【科普】【子宫颈抹片检查】 ❶ 宫颈癌是非常严重的疾病。宫颈癌只有到晚期才有症状,所以除非你定期检查你的宫颈,才有可能早发现早治疗。宫颈癌早期的五年生存率是90%,对比宫颈癌晚期的五年生存率则只有25%,而且即使是这25%,如果一旦复发,则复发后的一年生存率只有15%。不要以为只有老年人才得癌症,宫颈癌的平均确诊年龄是50岁。我看到过很多40岁的人因为这种完全可以早检查早预防的疾病死亡。 ❷ 宫颈癌是美国女性癌症死亡的最常见原因。现在,因为医疗检查技术的发展,大多数得宫颈癌的人都是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定期做子宫颈抹片检查的人:发展中国家的人、移民、穷人、边缘群体的人、少数族裔、农村人、性少数等等。 ❸ 子宫颈抹片检查两个事情,一个检查你有没有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一个是检查你的子宫颈细胞是否癌变。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大多数人感染HPV之后都能自愈,但因为有些HPV的种类很坏,或者有些人就是很不幸,部分HPV感染会导致子宫颈细胞癌变。子宫颈细胞癌变的病例里,有91%的人是因为HPV导致了癌变。如果子宫颈抹片检查查出你有HPV,还会帮你查你这个HPV是不是哪些很坏很可能导致癌变的子类。如果查出来了,你也不要太担心,HPV变成癌症要10-30年,也就是说,当你的子宫颈细胞快要癌变的时候我们很可能就能把这些细胞提前切下来了,重要的是你需要定期去检查。 ❹ HPV疫苗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很多人污名化这个疫苗,说什么只有不点检的人才需要打。完全不是这样的,无论你是什么性别的人,如果你没有其它疫苗相关风险的话,我们都建议你去打。医生的建议是你11岁的时候就该去打HPV疫苗,但你直到45岁都可以打。这是最近改的规定,原来说26岁以上不建议打,但2020年我们改了规定,因为发现45岁之前打都有足够的好处。如果你在美国的话,很多药店和公益机构都可以打这个疫苗,比如CVS,Walgreens,和 Planned Parenthood。请注意,即使你打了疫苗,也要定期做子宫颈抹片检查。 ❺ 有人说只有还没有性行为的人才可以打疫苗,这是假消息。所有人都可以从打HPV疫苗中获得免疫,虽然我们建议最好在还没有性行为的时候就打疫苗。 ❻ 谁需要做子宫颈抹片检查?所有21-65岁有子宫颈的人。3-5年一次。 ❼ 我打了疫苗还需要做子宫颈抹片检查吗?要。 ❽ 这个检查很吓人!我上次检查的时候吓坏了!怎么办?请找一个合适的医生,和这个医生说你很害怕这个检查,医生会帮你的。比如先给你吃抗焦虑药再做检查,做检查的时候用小一点的检查器械,多给你加润滑液,有些时候也可以给你涂一点麻醉膏,让你吸一点笑气放松。 ❾ 我没有条件专门去妇科做检查怎么办?很多全科医生那里就能做这个检查。甚至很多急诊室也可以帮你做这个检查。 ❿ 我是一个拉拉/女同性恋,我也要做这个检查吗?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传播途径包括:嘴=>生殖器,手=>生殖器,手=>另一个手=>生殖器。如果你有这些风险的话,是的,你也要做子宫颈抹片检查。 ⓫ 我从没有过性行为/我是无性恋,我也要做这个检查吗?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传播途径包括:嘴=>生殖器,手=>生殖器,手=>另一个手=>生殖器。另外考虑到除了91%因为HPV造成的宫颈癌,还有9%因为其它原因造成的宫颈癌,我们还是建议你去做子宫颈抹片检查。 ⓬ 我是一个跨性别男性,我也要做子宫颈抹片检查吗?如果你子宫颈已经被切掉了,恭喜你,你不用。如果你还有子宫颈,那是的,你需要做子宫颈抹片检查。 ⓭ 我是一个跨性别女性,我也要做子宫颈抹片检查吗?恭喜你,你不用。你的升级版本的阴道没有子宫颈,所以也不会得宫颈癌。但你还是需要打HPV疫苗,因为你还是可能会得HPV,并可能把HPV传播给你身边的人的。 ⓮我是一个顺性别男性,我也要做子宫颈抹片检查吗?恭喜你,你没有子宫颈,你不需要做子宫颈抹片检查。但你还是需要去打HPV疫苗,以免自己得HPV,或者把HPV传播给身边的人。特别是考虑到50%的阴茎癌是因为HPV引起的,你还是去打疫苗吧。 总结就是:请去做子宫颈抹片检查。请去打疫苗。HPV传播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宫颈癌是完全可以在早期查出来的。 [https://bread-and-roses-too.tumblr.com/post/711281683566051330](https://bread-and-roses-too.tumblr.com/post/711281683566051330)

查看详情

频道历史

关于网络,我想总结两个主要的观察: ❶ 一群怀揣美好理想做事脚踏实地的人建立了互联网的基础架构和各式服务。 ❷ 然后大量有意引发争端的无聊网红们和觉得世界要围绕自己转的恶霸,开始在其中夺取权力与利益,大加破坏了这个美好的网络世界。 —— 纽约大学信息科技教授莱恩·努尼 [source](https://twitter.com/Sierra_OffLine/status/1640784190223286273)

查看详情

你是跨性别?你小时候可一点都没表现出来呀! [source](https://twitter.com/assumptionprime/status/1615030861979582494)

查看详情

并不是女性靠性关系得到升职,而是男性上司利用职务之便,扣住女性下属应得的升职机会,胁迫女性提供性服务。 [source](https://www.facebook.com/feministnews.us/photos/a.110598552620705/1439513833062497/)

查看详情

请不要把自己当作高人一等的人去监管或审判别人,也不要用“完美的道德”去衡量别人。比如: ❶ 请不要“等着某个人犯错”,然后逮住这个人的失误去大肆宣扬。 ❷ 请不要设置基于身份的准入制度。 ❸ 请不要去质疑别人的被边缘的身份。 ❹ 请不要在团体内部毫无理由地“捉奸细”。 ❺ 请不要无端质疑别人的善意。 ❻ 请不要抓住别人的某个用词然后大做文章。 ❼ 请不要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强加给别人。 ❽ 请不要在团体内部打压排挤别人。 ❾ 请不要妖魔化别人。 也就是说,请不要鼓励一个充满监控和危险的环境,请不要让人和人之间充满猜忌。 如果你了解纳粹德国的盖世太保秘密警察、苏联的克格勃国家安全委员会、东德的斯塔西国家安全部,还有奴隶制度的运作,你就会知道什么样的组织会去特意打造一个人和人之间互相猜忌的环境,人和人之间互相猜忌的环境里有会滋生什么样的事情。 在这种监控下建立出的权力架构是:你依附跟从的人权力越大,你跟着你依附的人参与监控和迫害越多,你权力就越大。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为了保证自己不会成为下一个“人民公敌”,很多人会自愿监控甚至迫害周围的人。 [source](https://dancinbutterfly.tumblr.com/post/713732754994593792)

查看详情

你不能改变已经发生过的事情。 但你可以停止把痛苦和伤害再次传播出去。 [source](https://liberaljane.tumblr.com/post/699588084420001792/you-cant-change-the-past-but-you-can-break-the)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