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臉書上有 [Ming Chin Tsai](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093778194422330/user/100000282275049/?__cft__[0]=AZXj8Z_Uk4pJcI51EMC6uUvH0V2A690RFnSXiCGXLQYuxFGSnDyyx_spOVw7A7ldOrHaveHbZXzbR2OFd8VZcFPkvVEUHmulwFNw4I1v4rcY55ow0vVxIsvAgp4IFD8rs9FXrLbGc1kBsqh9jMVCoyFe&__tn__=-UC%2CP-R) 以 "[「我睡了95個男人」後成為東大寺住持的宗性令人目瞪口呆的自白與誓言](https://m.facebook.com/groups/1093778194422330/permalink/1661202511013226/?mibextid=Nif5oz)" 為題翻譯了大塚ひかり一篇有關寺院性文化的文章。其實文中談及的男色在中國古代也有不少。如韓非子·《説難》有談及彌子瑕因“色衰愛馳”而被衛國國君所棄。。。;而天主教神父中不時有傳出的戀童醜聞亦然。。。性、性文化在人類歷史上由來已久。有記載的除了中國的《韓非子》外,古希臘羅馬也有不少呢。。。。
在 “Sex Cultures” 一書中,Amin Ghaziani 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了如何思考性和文化是理解性行為的核心組成部分。這本書補充了他之前關於同性戀社會運動的研究([The Dividends of Dissent: How Conflict and Culture Work in Lesbian and Gay Marches on Washington](https://press.uchicago.edu/ucp/books/book/chicago/D/bo5772537.html) (2008))以及同性戀社區不斷變化的環境(There Goes the Gayborhood? (2014))。這些書表明 Ghaziani 已經確立了自己作為性、社會運動和文化社會學學者的地位。它們還展示了他的方法論的實用性:將文化分析應用於歷史事件可以幫助揭示社會變革的驅動因素。在他的 “Sex Cultures” 中,Ghaziani 展示了他對這些領域的深入了解、強有力的分析以及清晰的對話式寫作風格。這些優勢使得本書對於任何對性、社會變革或 LGBTQ 問題感興趣的人來說都非常有用。Ghaziani 對性研究的現有知識進行了全面的概述,同時還利用獨特的文化方法推進了該領域的各個方面。儘管有人擔心他的一些主張隱含的普遍性,但 Ghaziani 的 “Sex Cultures” 對於任何對這些問題感興趣的人來說都是有價值的,尤其是各個級別的本科生。在整本書中,他借鑒了大量關於性的跨學科研究和理論,使讀者處於更廣泛的文獻中。Ghaziani 在每章的開頭和結論中利用這些文獻和案例研究,幫助讀者探索如何在歷史和日常生活中揭示看似抽象的性和文化概念。
Amin Ghaziani 對這本書的主要貢獻是他利用文化視角,重點關注社會力量影響性概念創造的方式。為了強調這種關係,他在全文中重複了以下公式:性+文化=性。這種文化方法強調了性行為是基於生物學和社會構建的。Ghaziani 首先要求讀者重新審視他們對性的假設,並利用他們的文化想像力來看待周圍的性文化。性文化是指 “賦予我們的身體意義的不同背景和習俗,以及我們在追求快樂時使用它們的方式”( p 16 )。那麼,性文化是各種社會制度和實踐創造的集體文化意義。對於 Ghaziani 來說,性文化的研究旨在挑戰讀者重新思考他們對性和性行為的看法,認為性和性行為是嚴格生物學的、完全私密的、終生不變的。他認為,利用文化想像力來審視性文化為理解當代生活中復雜的性概念開闢了新的途徑。Ghaziani 希望讀者能從這部作品中獲得關於性和文化的三個主要見解。 第一個目標是讓讀者重新思考性在身體和生物學之外的意義。 二是將讀者的性觀從私人領域拓展到公共領域。 第三個目標是展示性的主導意義如何是特定時間和地點的產物。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Ghaziani 通過本書的實質性章節探討了四個主題。第一章將性置於 “The City” 中,討論主要城市中 “同性戀社區” 的出現、最近的衰落和歷史重要性。他描述了這些社區的文化元 素 —— 不同的機構、機構、符號、習俗、紀念活動和歷史 —— 闡明了與性相關的文化意義如何在這些社區中運作。Ghaziani 通過質疑 “同性戀大遷徙” 的前因後果來審視這些城市地區的歷史( p 33 )。通過他的歷史鏡頭,他審視了愛情和親密關係、不同的製度、經濟機會以及性別不平等對同性戀者形成社區的作用。 然後,他批判性地考慮了異性戀者進入並可能吸納同性戀社區的影響,以及 “LGB” 權利和公眾接受度的增加,這使得我們似乎處於 “後同性戀” 時代。
當 Ghaziani 指出政治性文化在不同的活動團體中可能有所不同時,他進一步發展了性文化的概念。 隨著 “同性戀文化的異性戀化”( Lisa Duggan 可能稱之為同性戀規範 )以及隨之而來的強烈反對,同性戀活動人士被迫完善他們的性文化,特別是在他們關於相同和差異的想法方面。Ghaziani 表明,在婚姻平等努力中,思維方式的轉變是顯著的,因為活動人士放棄了早期將婚姻視為公民權利(差異)的策略,轉而支持關於愛和承諾的普遍性(同一性)的觀點。Ghaziani 認為,社會運動理論未能考慮到政治性文化的這些變化如何成為抗議浪潮的關鍵。 最終,本章表明性文化是集體的,具有強大的社會性和政治性。
在第二章 “Politics and Protest” 中,他利用他在政治抗議和社會運動方面的豐富專業知識,繼續展示文化如何塑造性行為。他撰寫了 LGBTQ 政治的歷史記錄。在這他討論了兩種獨特且極具爭議的激進主義戰略方法:是強調相同性還是差異性來爭取權利和認可。然後他回顧了三種政治性文化的文獻。他首先考察了對兩種強調差異的早期政治性文化的研究:“同性戀解放和女同性戀女權主義” 和 “酷兒激進主義”。然後,他將這些性文化與最近圍繞 “婚姻平等” 合法化的激進主義進行了比較,後者做出了強調同一性的戰略選擇。通過討論一些關於相同性和差異性的辯論和爭議,Ghaziani 展示了不同的政治性文化如何在同一社會運動中出現,並討論了文化對 LGBTQ 政治的重要性。
在第三章 “Heterosexualities” 中,Ghaziani 通過提出挑戰 “異性戀是非歷史性的” 這一觀念的研究,繼續他對酷兒世界的審視。繼續利用 Jonathan Ned Katz 頗具影響力的著作 “The Invention of Heterosexuality” 來研究異性戀社會結構的變化,構建了一幅異性戀在不同時期的含義的歷史地圖。 Katz (1995) 將 1820 年至 1982 年分為七個不同的時間段,每個時期對於異性戀的含義都有自己的總體規範。通過定義這些階段,Katz 表明意義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作為對社會趨勢的反應而創造的。雖然他在簡明地描述這些階段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但本章的主要貢獻是Ghaziani 添加的三個新階段,以描述自 1982 年以來發生的情況。他的附加階段具有理論邏輯和經驗支持。他用大量的例子表明,特別是在最近的階段,人們正在以更加自覺和本能的方式表達異性戀。他提出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術語(同性戀模糊、同性戀、都市美男、兄弟情、花花公子性、兄弟工作 )來論證 “異性戀文化想像力的多元化” 意味著異性戀文化更容易接受同性吸引力、身份、 和行為( p 111 )。本章的主題支持 Ghaziani 的論點,即語言和意義對性有影響 。對異性戀這樣的主導地位的探索不僅有助於理解其固有的特權,而且有助於理解它可能造成的壓迫。儘管 Ghaziani 的討論重點是異性戀,但本章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視角來理解一般性行為。然後,他使用最近來自學術研究、流行文化和媒體的例子來展示性身份是如何通過語言和行為來表現、展示、政治化和協商的。最有趣的一點之一是 Ghaziani 對直男性行為和他們對異性戀文化的堅持的區分。通過對性流動性和異性戀男性同性行為的研究的考察,他似乎暗示異性戀文化可能正在發生轉變。這些例子為未來的研究人員帶來了新的、令人興奮的探究線索。
在第四章 “Studying Sexuality” 中,他討論了研究性的挑戰。他首先討論了自我認同為女同性戀、男同性戀和雙性戀的人與從事同性性行為的人相比的差異。然後,他討論了同性行為和吸引力的比率如何因性別和種族而異,強調不同群體如何將不同的文化含義賦予性行為。本章隨後探討瞭如何 “衡量” 同性戀和雙性戀,如何提出有效的問題,如何研究跨性別人羣,以及研究性的最佳實踐。自始至終,他都強調文化敏感性在調查生成中的重要性,同時還對通過統計數據專門理解性行為提出了相關批評。最後,Ghaziani 考慮瞭如何研究複雜的性概念這一難題。例如,如果性行為在整個生命過程中是流動的和變化的,特別是對於女性來說,那麼實施和衡量性行為的最佳方法是甚麼? 這些問題很重要,因為經驗數據對於影響政策變化和使多樣化的性別身份正常化是必要的。本章的一個關鍵優勢是 Ghaziani 對性調查最佳實踐的建議。他的想法圍繞著語言 :你學到甚麼取決於你問甚麼,某些語言不會引起每個人的共鳴。最終,Ghaziani 藉此機會提醒讀者我們的感知和科學的構建本質。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