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界的怪胎是被游戏规则催生的,是时候改改它了 by 方可成 ](https://matters.news/@disincurable/%E8%87%AA%E5%AA%92%E4%BD%93%E7%95%8C%E7%9A%84%E6%80%AA%E8%83%8E%E6%98%AF%E8%A2%AB%E6%B8%B8%E6%88%8F%E8%A7%84%E5%88%99%E5%82%AC%E7%94%9F%E7%9A%84-%E6%98%AF%E6%97%B6%E5%80%99%E6%94%B9%E6%94%B9%E5%AE%83%E4%BA%86-bafyreifckcbis24jqthtjxq7b52h7s2os5oszlkrhb4pdrzl3i53avdgma)2020-03-04 15:03,运营了 4 年的公众号「庭说」迎来了第 500 位关注者。从「世俗意义」和「微信公众平台」上来说,这是一个极其失败的自媒体。然而,我一点都不着急,特别是开了 [博客](https://tingtalk.me/) 之后。因为我“写”的文章不是为了获取浏览量:真诚的文字,清爽的排版,每打开一次,对我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家人说我的觉很好睡,纵使窗外有一只野猫在嗷嗷叫,早上起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能睡得这么香?因为没有什么事情值得我焦虑: - 我没有做标题党,欺骗读者点进来。 - 我几乎每天都会帮助读者实现互联网自由,而助人是快乐的,因为「被需要」了。 - 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老男孩,对世界保持好奇心,平凡的日子也不会觉得枯燥。 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保持身体健康,尽量做到 Keep it real,也许就可以获得 Inner Peace。 晚安,世界和你。 #人生感悟

去电报查看

相关推荐

[自媒体界的怪胎是被游戏规则催生的,是时候改改它了 by 方可成 ](https://matters.news/@disincurable/%E8%87%AA%E5%AA%92%E4%BD%93%E7%95%8C%E7%9A%84%E6%80%AA%E8%83%8E%E6%98%AF%E8%A2%AB%E6%B8%B8%E6%88%8F%E8%A7%84%E5%88%99%E5%82%AC%E7%94%9F%E7%9A%84-%E6%98%AF%E6%97%B6%E5%80%99%E6%94%B9%E6%94%B9%E5%AE%83%E4%BA%86-bafyreifckcbis24jqthtjxq7b52h7s2os5oszlkrhb4pdrzl3i53avdgma)2020-03-04 15:03,运营了 4 年的公众号「庭说」迎来了第 500 位关注者。从「世俗意义」和「微信公众平台」上来说,这是一个极其失败的自媒体。然而,我一点都不着急,特别是开了 [博客](https://tingtalk.me/) 之后。因为我“写”的文章不是为了获取浏览量:真诚的文字,清爽的排版,每打开一次,对我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家人说我的觉很好睡,纵使窗外有一只野猫在嗷嗷叫,早上起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能睡得这么香?因为没有什么事情值得我焦虑: - 我没有做标题党,欺骗读者点进来。 - 我几乎每天都会帮助读者实现互联网自由,而助人是快乐的,因为「被需要」了。 - 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老男孩,对世界保持好奇心,平凡的日子也不会觉得枯燥。 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保持身体健康,尽量做到 Keep it real,也许就可以获得 Inner Peace。 晚安,世界和你。 #人生感悟

查看详情

連通性的存在領域 死亡、時間、存在( 缺席和在場 )以及共存(自我和社區) )—— 可以被利用和改造、「升級」和動員,以解開我們的數碼化存在。存在的 existential 特別強調數碼人類狀況的「被拋棄」—— 被理解為不確定性、不穩定和脆弱性,它既指對意義的平凡追求,也指超越日常生活的非凡的、變革性的和創傷性的事件。這些涉及的經驗可能接近或直接表達「超自然」或「神聖」的感覺。重要的是 ,這種方法也保留並重新發明了關於自我/主體/人類的視角,超越自由人文主義主體和新唯物主義取代他/她的情感力量,創造性地提出 Kierkegaard 的單一個體,即存在者—— 一個絆倒的、傷害性的、關係性的、矛盾的、體現的、奮鬥的、有自我意識、無知但有責任心的人 —— 作為媒體研究的主要主題。 正如拒絕者的例子所表明的那樣,實現一個人對自己和他人的獨特責任( 就像世界上存在的那樣 )的潛力是關鍵。但正如本書所展示的那樣,這既不是遲來的道德覺醒的設計師、工程師和產品經理所獨有的關注,也不是哲學家或學者的長期辯論所獨有的關注。 相反,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主要問題:我們都是存在者。儘管存在者可能會經歷深刻的存在孤獨,但他/她實際上總是同時共存,因為他/他是由他人出生並由他人定義的 ,依賴於他們並與他們相關。這也使他/她極度脆弱(H Arendt,“Essays in Understanding, 1930-1954: Formation, Exile, and Totalitarianism-Schocken ,1946 ”;Judith Butler,“Precarious Life: The Powers of Mourning and Violence ,2004)。脆弱性、矛盾性、限制和超越對應於連通性的存在領域:存在條件、存在體驗和存在奮鬥。這是為了闡述和證實本書的三個部分:本體論、倫理學和超越性。 @ 存在條件 第一個有利點包括基本的生存條件。這些對應於 Heidegger( “Being and Time,1962” )所說的我們的存在的給定(existentialia),例如,關懷、向死而生、時間、理解、社會性、創造意義的任務以及我們人類的投擲。但人類生存的這些基本結構也包括科技本身。這就是 Timothy Clark所說的「原始技術性 originary technicity」 傳統 ( “Deconstruction and Technology” In: N. Royle, ed. “Deconstructions: A User’s Guide,2000 ” ,p 238 ),或是 Bernard Stiegler 在他的[技術哲學](https://t.me/librojamanto/3603)中所說的人類「原始假體性 originary prostheticity」( “Technics and Time, 1: The Fault of Epimetheus,1998” )。Stiegler 追溯 Martin Heidegger 和 Jacques Derrida 的觀點,認為科技是人類的工具性和外在性的西方長期傳統被駁斥了。相反,人類是透過工具的使用而出現的。 科技和人類是相互構成的。在媒體的物質性和世俗性中,科技是我們用來創造和管理我們的存在的工具。這就產生了一種媒體本體論,強調媒體使我們紮根於存在(特別參見 Peters,MC)。從這個角度來看,數碼媒體向我們展示了我們自己,並向我們展示了我們的世界,因為它們為我們提供了導航的工具。 此外,以 John Durham Peters 的命題為出發點,即媒介研究可能具有「成為形而上學的繼承學科,作為解釋一切事物構成的領域」的宏偉抱負(MC,p 320 ),因此,本書的第一部分將討論 “媒體本體論 Media ontologies”,以及我們如何討論數碼媒體在當代世界及其主體形成過程中的作用( Friedrich Kittler,“Towards an Ontology of Media,2009”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們致力於一項艱鉅且公認的困難任務,即試圖確定「數碼化」的定義特徵(第 1 章 Irremediability: on the very concept of digital ontology ) ,以及它的不滿和限制(第 3 章 Thrownness, vulnerability, care: a feminist ontology for the digital age 和第 4 章 Digital unworld(s): the Bielefeld Conspiracy)。 關於技術學的值得注意的爭論在技術與存在之間的關係上具體化為兩種看似離散的立場 。第一個問題提供了技術學的包羅萬象的視角,提供了描述人類與技術之間的共同進化和「本體遺傳 onto-genetical」關係的媒體本體論。這陣營超越了西方哲學中的主客體區分,與存在哲學一致,也將人類視為生物學、文化和技術共同構成和疊瓦的結果。我們本質上是技術生物。從這個角度來看,除了(數碼)調解之外似乎沒有任何東西。一切事物都受到人類創造的影響或滲透。這意味著不存在非中介的(「純粹的」、「真實的」和「自然的」)現象。因此,當然不存在「原始」的存在的、宗教或倫理狀態或體驗。換句話說,除了調解和技術之外,別無他法。這是一種技術立場,有時在媒體、宗教和文化領域的歷史和美學方法以及以媒體為中心的社會學方法(例如媒體化理論)中採取。 在另一邊,技術學上的一種不同的存在的立場可能會毫無疑問地主張,事實上可能存在非中介的人類活動、現象和經驗。根據這種觀點,可能存在特定的絕對且不可替代的體驗,這些體驗無法被數碼化所包含,並且需要脫離某些類型的中介。 例如,一個擁抱、一頓飯或風都無法完全數碼化。這種立場可以強調觸摸的根本作用,並認為它實際上體現了數位中介的「另一種」。它將保持對特定歷史時期占主導地位的任何媒介的不同程度的依賴或影響。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整體調解制度內存在著一定的多元空間。屆時可能會出現數位化影響範圍的中心和外圍。因此,即使在某種程度上一切都是中介的 ,人類經驗和生活的每個方面都可能受到數碼實例化的影響,並且確實適合數碼實例化 。從這個角度來看,人們也能夠挑戰數碼中介的包容性觀點,並解釋非中介的現實和價值。我們也可以藉鏡 Kierkegaard,他強調非中介作為生命的事實和死亡的特徵的作用 :在他的作品中,死亡本身和「凡人個體阻礙了系統將世界整體化為圖像的嘗試」。 因此,從存在哲學的角度來看,人們可以認為,某些特定的體驗和存在領域可能超越媒介 ,或是數碼媒介無法實現的領域。從這個角度來看,儘管當前對「後數碼 post-digital」一詞的一些使用(Simon Lindgren,“Digital Media and Society,2017” ),數碼生態中可能存在數字之外的東西,因為任何媒介都存在局限性。 這涉及真實性問題。人類的任務是實現一種真實的存在感( Kierkegaard 所說的存在的或倫理階段,Heidegger 所說的 Dasein,Jaspers 所說的實現的 Existenz ),而不是不真實的生命形式,貫穿整個歷史在存在哲學家中,在技術學的哲學家中,現代技術學常常被認為是阻礙我們這一努力的原因(第 1-2 章 )。這也涉及當代數碼宗教領域真實性的爭論,例如,這些辯論試圖確定線上儀式是否可以像實體儀式一樣真實或真實,或者虛擬領域是否可以提供面對面的互動。正如已經建議的,這種方法的目的是恢復體現的中心地位,因為它不能完全簡化為數字。 除了受到限制之外,數碼媒體的運作方式對我們許多人來說非常難以理解,以至於實際上是難以理解的。它們也是不可化約的。這意味著智能手機既是我手中管理日常生活所需的工具,也是互聯資本主義的縮影,將我和我的活動與即時連接、採礦、交易和剝削的大型全球經濟體系聯繫起來。這涉及到技術哲學中傳統技術( 人工製品、工藝品、工具和設備 )與現代技術( 大規模技術和廣泛應用 )之間的重要區別。廣泛的社會技術系統。關於後者,Heidegger 認為技術論的本質「絕不是任何技術論」( “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 and Other Essays-Garland Publishing,1977”,p 3 );相反,它是一個框架 —— 即將世界本身、自然和我們的人類同胞變成可供剝削的常設保護區。 對科技世界創造的附加屬性保持懷疑的認識對於存在媒體研究至關重要。但是,除了思考技術的本質之外,從「數碼」效果或「數碼物件」的本質是甚麼的角度來看,重要的是要認識到以更具體、具體情境和後現象學的方式來描述事物的作用以及我們使用工具所做的事情。為了引入這個維度,本書挑戰並試圖彌合典型的二元學術關注:科技(作為哲學和本體論問題)或技術(作為人類經驗和能動性的人類學和現象學統治)。這將我們帶入體驗領域。

查看详情

存在媒體研究與數碼宗教 為了開始解決這些發展問題,本書認為我們需要一種存在的光照,使我們能夠看到這些當代現象的其他輪廓,從而提出與連通性文化相關的不同問題。它旨在證明存在的方法可以在圍繞數碼媒體和數碼宗教的辯論中提出重要問題。因此,本書的目的是介紹存在媒體研究領域,並提出研究我們的數碼存在的核心思想和軌跡。這需要一個重要的免責聲明:雖然從存在主義思想家(如 Søren Kierkegaard、Karl Jaspers、Hannah Arendt、Martin Heidegger、Simone de Beauvoir、Maurice Merleau-Ponty等人 )那裏汲取靈感 ,但其目的並不是閱讀哲學家的作品在這個框架內 “按字面意思”,也不能全面公正地對待他們或他們的作品所激發的豐富的話語和批評。相反,更謙虛的是,本書旨在通過回歸這些作者的一些關鍵概念來證實 “存在的 existential ” 在今天的含義。此外,存在的還需要與我們當代的數碼時代結合起來,部分方法是實現存在哲學和[新唯物主義 new materialism](https://philosophyofmovementblog.com/2019/11/19/what-is-new-materialism/) 觀點之間的交流。此外,所有貢獻都進行了來自不同學科背景的存在的探索,並藉助了多種理論靈感來源和方法論途徑。 他們的共同點是致力於為存在媒體研究做出貢獻。 書中分為三個部分,反映了存在哲學中的三個中心主題:本體論 ( Media ontologies )、倫理學 ( Being human: extension, exposure and ethics ) 和超越性 ( Transcendence: beyond life, death and the human )。這廣泛的範圍可以解決以下問題:媒體與存在本身有何關係?當我們的自我被量化、擴展和分佈時,會涉及哪些存在和倫理挑戰?大數據、交易和大規模監控如何影響或威脅我們的生存安全感?在自我認同的宗教信徒羣體內外,數字在調節生活中的精神、超驗和存在維度方面發揮著甚麼作用?[數碼紀念館](https://www.everplans.com/articles/the-top-10-online-memorial-websites)、[線上悲傷社羣](https://www.verywellmind.com/best-online-grief-support-groups-4842333)和[數碼儀式](https://daily.jstor.org/inventing-rituals-for-the-digital-world/)會重塑死亡和[悲傷的領域](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mental-health/online-grief-support-groups)嗎? 這本書為數碼媒體文化的研究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方法,並重新建構了數碼宗教領域的一些重要爭論。更具體地說,它以三種互補的方式及時重新闡述了數碼媒體和數碼宗教的研究。首先,它藉鑒了那些挑戰主流媒體研究的學者的工作,根據「宗教」對於理解媒體文化的重要性,對媒體進行了重構 —— 具體來說,宗教機構、習俗、信仰等如何轉變以及被媒體轉變 —— 以及了解宗教的媒體和調解。在這裏,為這項工作做出了貢獻,它已經在媒體、宗教和文化的蓬勃發展領域中在媒體研究方面取得了進展,透過存在的媒體分析超越了媒體研究的強制性焦點,進入了社會、文化、政治和經濟領域。 其次,本書還擴大了媒體、宗教和文化本身( 尤其是數碼宗教 )領域的辯論範圍,超越了 “宗教”,涵蓋了數碼媒體更廣泛的存在維度。因此,出發點是探索在數碼時代作為一個人、其存在的意義。一個目的是強調技術化存在的各個面向以及技術本身如何潛在地( 重新 )塑造存在的。這就是 Stewart Hoover 所設想的數碼宗教研究的可能性,我們可以在其中探索「『數碼』對『宗教』的實際貢獻」( “Religion in the Media Age,2006” ) 。但此外,根據 Heidi Campbell 關於數碼宗教的工作,我們也可能反過來問,存在意義的實踐如何潛在地重塑數碼( “When Religion Meets New Media,2010” 稱為技術的宗教社會塑造 )。 因此,在利用關於數碼宗教的辯論的同時,透過它可以設想一種主要或完全不關心「宗教」的存在的方法。從宗教及其在數碼時代的命運或轉變開始,概括該計畫的法令是「存在先於宗教」( “Existential media: Toward a theorization of digital thrownness, 2016” )。這意味著,如果「宗教」以現象學的方式表達( 這裏的意思基本上是拋開人們對它的先入之見、假設和定義,以便重新將宗教作為研究對象 )—— 並且被歸類在「存在的」的標題下 —— 那麼我們可以將所有人類視為存在的生物。這意味著範圍擴大到包括人們廣泛地( 無論是否有信仰 )在日常生活和決定人生的時刻與具有存在意義的數碼媒體互動的方式。重要的是,這些參與可能涉及可以被描述為「精神」的體驗,例如各種形式的精神靈性或死後在互聯網上的交流( Ch.9 The internet is always awake Sensations, sounds and silences of the digital grave )。 第三,本書試圖開啟數碼宗教領域和媒體哲學之間的對話,特別是存在哲學和技術哲學之間的對話。至關重要的是,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認識到數碼媒體在 Web 2.0 或連通文化的最新階段中所發揮的生態、環境和可能無所不包的作用( José van Dijck,“The culture of connectivity : a critical history of social media,2013” ),或稱之為連通性的存在領域 the existential terrains of connectivity。

查看详情

自從科技開始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在思考數碼媒體在宗教傳播和實踐中的作用。然而,由於常提到的偏向於研究中盛行的猶太基督教對宗教的更習慣的理解,因此迄今為止,數碼環境中的佛教著作最多只是片段性的。最近由 Gregory Price Grieve 和 Daniel Veidlinger 編輯的 “Buddhism, the Internet, and Digital Media: The Pixel in the Lotus” 一書是彌合這一差距的重要一步。 這本書的靈感來自 2011 年在加州州立大學組織的佛教和數碼媒體會議,內容包括對方法和社會影響、歷史記錄和案例研究的思考。本書的章節提供了對新興領域的見解,提出了大膽的觀點並提出了新的問題。 Daniel Veidlinger 的引言介紹了本書的主要概念和問題。 第二章 ( The Middle Way Method: A Buddhist-Informed Ethnography of the Virtual World of [Second Life](https://www.gpgrieve.org/current.html) ) 由 Gregory Price Grieve 撰寫,以虛擬民族誌為基礎,以他在 “[Second Life](https://phys.org/news/2013-01-buddhism-life-anthropologist-spirituality-virtual.html)” 中與他的化身參加禪宗靜修的簡潔例子開始。Grieve 是其他 16 位穿著奇裝異服的參與者中唯一穿著牧師裝束的人,他承認自己感覺「格格不入 out of place」( p 25)。他從兩個看似無關的角度審視傳統的現實:佛教中觀哲學和民族誌。透過將佛教的絕對真理和傳統真理兩個概念引入虛擬民族誌領域,Grieve 強調了背景和隱性知識的重要性,同時展示了它們的雲層遮住隱喻性質。Grieve 的見解對於任何從事虛擬民族誌探索的人來說可能都有啟發。 'Between Network and Story: Analyzing Hyperlinks and Narratives on Websites about Tibet' 一章將探討數碼媒體如何再現西藏。Laura Osburn 在有關西藏的網站上的超連結和敘事方面的貢獻與本書的總體範圍不同,因為西藏主要是從政治和社會正義的角度來看的,而不是從佛教的角度來看的。然而,她詳細而徹底的方法論敘述可以為對網站和社交網路的敘事分析感興趣的研究人員提供一個很好的平台。她以她的研究為例描述了混合方法的機會和挑戰,這可以證明是在更廣泛的數碼文化領域進行類似研究的有用基礎。 'Toward a Typology and Mapping of the Buddhist Cyberspace' 是基於 Louise Connelly 一項雄心勃勃的研究,試圖繪製一幅充滿活力、不一致且不斷變化的佛教網絡空間現象的地圖。Connelly 承認宗教研究迫切需要「探索個人和組織如何利用網路空間來代表神聖和實踐宗教」( p 61 )。她批判性地討論了宗教網路空間的現有範式對當代線上佛教的適用性。她列舉了佛教網路空間元素的例子,例如部落格、期刊、虛擬世界、Facebook 個人資料,提出了一個複雜的方案「在視覺上描繪為聚類圖而不是分層模型」( p 71 ) 。Connelly 分析的結論與前兩章不同,更像是一種審問而不是陳述。鑑於佛教網路空間的複雜性和多功能性,她提出了真實性、傳統宗教與網路宗教之間的關係、科技的影響以及網路空間的使用等問題。

查看详情

早在現代社會之前,人類就對明顯偏離規範的行為感到困惑。事實上,古希臘悲劇家 Sophocles、Aeschylus 和 Euripides 都在他們的戲劇中上演了瘋狂和妄想的場景。最令人難忘的作品之一是 Sophocles 的 “Ajax”,其中有一個被迷惑的主人公,他屠宰了羊和牛,相信這些羊和牛是讓他蒙羞的希臘將軍( 意識到這一點後,他後來自殺了 )。當然,甚至在 Freud 將自己的解釋映射到 Sophocles 的 “Oedipus” 神話之前,它就已經充滿了偏執狂。這本書對上述歷史基礎還是忽略了。 同樣,Sconce 根據 Galen 關於動物精神的思想來介紹心靈/電的歷史,與電和應用(或技術)相去甚遠,無法全面覆蓋所需論述。况且 Galen 關於動物精神的中世紀思想與電無關。相反,Galen 的理論與四種體液(血液、痰、黃膽汁和黑膽汁)的概念有關。然而,有記錄顯示當時甚至更早的心靈/電連接。古希臘人知道某些類型的電魚的放電會影響大腦。事實上,Hippocratic醫學文獻提到了希臘語為 narkē 的扁平魚雷魚 torpedo-fish,指出這種魚會產生麻木感( narkē 是現代術語「麻醉劑 narcotic」、「自戀 narcissism」和「麻醉 narcosis」的根源,它被用作為一種醫療技術 )。雷魚影響思想的神秘能力,描述有點類似 Plato 在 “Meno” 中記錄了燭台概述的妄想和神秘解釋: “Meno:噢,蘇格拉底,在我認識你之前,有人告訴我,你總是懷疑自己,也讓別人懷疑;現在你對我施展你的咒語,我簡直被迷惑了,著迷了,我已經無計可施了。如果我可以鬥膽開個玩笑的話,在我看來,無論是從你的外表還是從你對他人的影響力來看,你都非常像扁平的雷魚,它會嚇唬那些靠近它並觸摸它的人,就像你現在所做的那樣我想,把我嚇壞了。因為我的靈魂和我的舌頭實在麻木了,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你;雖然我以前已經對很多人發表了無數關於美德的演講 —— 而且正如我所想,他們都是很好的人 —— 但此刻我甚至無法說出什麼是美德。我認為你不去遠航和離家出走是非常明智的,因為如果你在其他地方像在雅典那樣做,你就會像巫師一樣被關進監獄。” 雖然 Sconce 沒有提及,但 Socrates 描述的電魚是 19 世紀初電子產品/應用軌跡發展的一個因素,作者將其與精神病聯繫起來。Sconce 的展示讓人感覺到電子設備只是以某種方式出現在十九世紀的社會中。就 Sconce 將電與妄想結合而言,他的軌跡正確地將Luigi Galvani (1737-1798)對電的發現( 當死青蛙的腿的肌肉被電火花擊中時抽搐 )與Galen 的動物精神連結。因此,雖然 Sconce 準確地談到了 Luigi Galvani 的工作如何促進了神經解剖學從循環到電路的定義轉變,但他並沒有將這種轉變與基於古希臘人熟知的電鰻的同時代技術相結合。例如,1799 年,義大利科學家 Alessandro Volta 製造了伏打電池,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基於電鰻身體的合成電池。如上所述,Plato 在 “Meno” 中將其作為催眠裝置呈現, 也許更大的問題是 Sconce 對現代性的強調以及他對技術和精神病/妄想的方程式似乎是預先決定的。感覺是他採用了現代性/壓力的前提來指導他的研究,並且沒有意識到他選擇將妄想歷史地放在思想/電力方面的來源並沒有強有力地看待電力。一個很好的例子是他對現代性之前的幻想的駁斥。他聲稱早期社會沒有足夠的壓力或電子技術先進來表現出精神病,這似乎忽略了他反覆提出的一個觀點:我們甚至不知道如何定義精神病 。 同樣,這本書會受益於更廣泛的相關競爭路線。Freud 的老師 Jean Martin Charcot( 1825-1893)被排除在外是不幸的。雖然人文主義者似乎更喜歡 Freud,但 Charcot 會提供一些發人深省的對比,將一些理論、軼事和抽象材料轉移到更廣泛的社會框架中。 Charcot 是實驗室中電學的早期採用者,如今因其在催眠和歇斯底里方面的研究而聞名,這也是 Sconce 所探討的主題。 Charcot 備受爭議的職業生涯之所以在更廣泛的範圍內特別令人著迷,是因為他的藝術背景和戲劇性的做事方式使他在科學界之外的時代成為了避雷針。 德國表現主義電影 “The Cabinet of Dr. Caligari” 就捕捉到了這一點,該片講述了一個瘋狂的催眠師利用夢遊者實施謀殺的故事。這部電影對 Charcot 的明顯諷刺讓敘事提出了 Sconce 在他的書中討論的一個問題:誰以及我們如何識別誰是瘋子。 最後,一個值得更多討論的關鍵想法是作者將媒體視為義肢。Sconce 指出,Marshal McLuhan 在 “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s of Man” 一書中將 Freud 的早期理論形式化,解釋說,在早期,如果人們認為某個設備導致了妄想,那麼關閉或砸碎它是一種選擇。在我們的數位世界中,由於數據和資訊已經進入放大的回饋循環,這不再是避免電子資訊的可行策略。Sconce 確實指出,義肢現在已經司空見慣,並詳細闡述了假肢神性,有一天可能會涉及植入知識晶片、機械化爪子和其他功能,這將創造出改進的人類 2.0,也許還會有一個新的廣告攔截應用程式來擊敗行銷人員。他還說,義肢神性是 “科技延伸無限承諾但似乎永遠無法實現的童話般的願望”( p 78 )。 “The Technical Delusion: Electronics, Power, Insanity” 包含許多令人著迷的元素,但也有其限制。其中最突出的是 Sconce 對媒體如何讓人們很難了解現實的擔憂,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後真相和「假新聞 Fake News」已成為我們日常媒體報道的一部分。然而,有時,作者的研究提醒即使是學術界也會建立迴聲室。儘管如此,也許人文研究仍能成功,因為期望的結果是批判性分析而非證明?無論如何,Sconce 告訴我們,他的目標不是提供瘋狂、媒體、權力或精神病學的全面歷史。相反,他的目的是研究過去兩個世紀的技術錯覺如何質疑電子、電力和精神錯亂的歷史關係。儘管歷史框架不充分,但或多或少還是實現了這個目標。作者的第二個目標是證明這種問診是基於他聲稱曾經瘋狂但現在得到所有人普遍認可的前提,即「沒有傳播是無辜的」( p 19 )。 這個理論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地強調了技術妄想的起源,將留給讀者去欣賞。本書是圍繞著看似無窮無盡的妄想、想像和有時是現有技術的故事集來組織的。Jeffrey Sconce 的素材來源極為廣泛:文學和電影;精神病學雜誌和報紙報道的精神病學和刑事案件;以及技術的歷史,真實的和幻想的。雖然這本書完全依賴已出版的材料,但它的範圍是巨大的,大多數讀者都會驚訝於 Sconce 能夠挖掘出晦澀難懂的論文或電影來追蹤數十年來案件的發展,並在看似沒有任何共同點但與技術有奇怪關係的故事之間建立聯繫。我們可能會感到遺憾的是,Sconce 似乎沒有意識到科學技術研究在過去五十年中如何使失敗研究重新煥發活力。他是一位思想史家,很少關注演員的實際技術實踐。最後,“The Technical Delusion: Electronics, Power, Insanity” 是一本引人注目、雄心勃勃、要求很高的書,雖然有時很長,但它有時具有啟發性,而且往往很有趣,而它對技術錯覺的創新和原創方法將增加一個重要的文本。

查看详情

Jeffrey Sconce 認為,“我們很少質疑我們用來概念化和與媒體互動的通常奇妙的慣例” ( p 2 )。這句話引發了一個研究問題:“廣播、電視和電腦創造的世界到底處於甚麼狀態 ?” ( p 4 )。剛才提到的每一種電子媒體都提供聲音/圖像,而無需任何物質來引發心靈/身體概念化的交替。Sconce 引用 [Marshal McLuhan](https://www.marshallmcluhan.com/biography/) 的話作為一種橋樑,將媒體作為一種存在於體外的新型神經系統,“電子通訊以某種方式永遠且不可挽回地改變了人類意識本身,如果不是作為一種義肢增強,那麼作為一種麻醉催眠”( P 4 起 )。 出於歷史/家譜的原因,Jeffrey Sconce 從電報開始。也就是說,“電報不僅開創了一系列新的技術 。 。 。 但也產生了一種概念化溝通和意識的新方式”( p 7)。 電報允許 “空間隔離中的時間即時性”,允許在沒有物理的情況下物理的存在。第一章 ( Mediums and Media ) 確立了 1800 年代末觀念論者對電報的使用,作為他們自己實踐的具體概念模型。電報 “激發了[唯靈論者]技術的真正革命性能力,這種技術可以擊敗時間和空間 ” ,並使他們能夠將自己的技術設想為連接生者領域與死者領域的精神繼承。從技術到職業,Sconce 觀察到女性媒體作為「女性聲音進入公共領域」的第一個機會/論壇的作用( p 12 )。儘管這看似是女性進入公共領域的解放途徑,但這只有透過十九世紀對女性身體的願景才有可能實現。“就像電報一樣,女性向許多維多利亞時代的人展示了 ‘一台她們無法理解的機器’,使 ‘女性’ 生理學和心理學成為同樣富有想像力的科學思辨領域。 。 。” ( p 44 )。這可以在一些文學作品中觀察到,例如 [E.T.A. Hoffman](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E-T-A-Hoffmann) 的 “The Sandman” 或 [Auguste Villier de l’Isle-Adam](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Auguste-comte-de-Villiers-de-LIsle-Adam) 的 L'Ève Future [The Future Eve] ,這兩部作品都涉及電磁學和女性身體的人工組成。因此,利用維多利亞時代的性別角色觀念,女性媒介利用這種模糊性,透過她們作為死亡王國的接收者的不可思議的能力,自由地挑戰男性領域。然而,男性領域確實進行了干預,“對許多醫生來說,對〔女性〕通靈能力的信念既是神經系統紊亂的原因,也是其症狀,這種情況最終會導致完全的歇斯底里” ( p 53 )。這相當於男性(維多利亞時代)的主導領域恢復了從屬領域的叛逆,或者換句話說,這解釋了當女性離開家庭領域時,她們被過度充電,而她們「脆弱」的神經系統失靈導致歇斯底里的過程。 第一章也介紹了科學研究和唯靈論的相互關係以及它們相互促進的獨特方式。 Jeffrey Sconce 引用了 1745 年「Leyden jar」(一種原始的蓄電裝置)的發明,簡要地確立了電氣科學的歷史主義。事實證明,這是推動電氣科學進入現代時代的關鍵時刻 ( p 30 )。 後來對電氣(和電磁)科學做出了貢獻的是 Benjamin Franklin、Thomas Edison、Luigi Galvani 和 Franz Mesmer,他們提出理論:“磁性流體,就像電流流體一樣,遍布世界”( p 33)。對電和電磁現象的科學興趣的增加激發了文學興趣,並影響了 Mary Shelley 的 “Frankenstein” 或 Edgar Allen Poe 的作品 “The Strange Facts in the Case of Monsieur Valdemar” 等作品( p 32,p 34 )。因此,唯靈論及其與科技進步的共生關係極大地影響了文化和文化生產。Jeffrey Sconce 評論道:“在電報技術將國家和民族物理聯繫起來的時代,電報的概念使文化想像中的思想和身體的奇妙分裂成為可能,證明了電子的存在,無論是在黎明時想像的電報時代或虛擬實境的門檻,一直更多是一種文化幻想,而不是技術財產”( p 27 )。換句話說,科技的文化觀念往往與科技本身一樣重要且有影響力。 通靈論透過電報 “創造了媒體時代的第一個‘電子別處’,一個透過電子媒體的奇蹟而產生和訪問的看不見的烏托邦境界”( p 57 )。 第二章 ( The Voice from the Void ) 建立了電報的發明與無線電接收器/發射器的發明之間的因果關係。透過通靈論和電報所設想的田園詩般的未來在世紀之交結束了。然而,“想像中與無線、廣播和電視有關的「電子異域」將更加險惡和令人不安。 。 ” ( p 58 )。這種轉變並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而是隨著 “對心理現象的研究變得更加實證化和系統化」而逐漸發生的。 。 。 在這個過渡時期(20世紀初),英國和美國出現了諸如心理學研究協會之類的組織,透過「科學方法」協議評估超自然通訊的有效性”( p 59 )。科學思想在通靈或超自然領域的不斷應用帶來了科學突破,例如 Sir William Crookes 發明了輻射計並 “開創了陰極射線管技術”( p 60 )。Jeffrey Sconce 將Thomas Edison 的意圖連結到 “建造一個裝置。 。 。 看看離開地球的人是否有可能與我們交流”,作為發明的催化劑 “一台機器可以… 。 。 ‘消除媒介’”( p 60 )。當然,這導致了 “Marconi 令人驚嘆的無線系統” 的發明,該系統被提議 “解開以太的神秘之謎,這種神秘的物質曾經被認為是所有光、電和磁都通過它移動的不可見介質”。( p 61 ) 。 雖然電報提出了透過物理接觸進行即時通信,但 “無線技術提供了透過露天進行遠端但即時通信的潛在更令人不安的現象”( p 62 )。 一條在露天傳播的消息表明任何人都可以從任何地方接收任何消息。與連接的電報隱喻不同,無線 “透過其早期與航運、海洋和遙遠陸地的連結... 。 。 既喚起了遠距離通訊的奇蹟,又喚起了對科技向世界揭示的無深且無法逃避的空虛的輕微憂慮”( p 65)。這些引言有助於建立一種文化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家庭中的無線接收器充當公共領域侵入家庭領域的直接管道;災難瞬間傳到每家每戶。此外,廣播節目和廣播網絡的創建使得廣播在家中持續存在。 Sconce 認為,美國公眾/文化對無線電及其技術的日益熟悉導致人們認識到 “[美國人]都在不斷地與一個看不見的無線電波世界進行談判,無論他們願意與否” ( p 69 ) 。與看不見的未知事物的談判以及與海洋的聯繫得出的結論是,也許未知的實體或生物在無線中出沒,如果是這樣,那麼任何人都對這種困擾持開放態度。 廣播網絡的創建,本質上讓美國公眾熟悉了 “未知” 的廣播,因此,“廣播曾經的幽靈般的存在不再以神秘的‘來自虛空的聲音’的形式出現,相反,成為國家網路的「現場 live」和「活生生的 living」聲音” ( p 93 )。這方面產生了一種持續的存在,無線電的馴化使神秘的事物沉默或取代,而是提供了一個人們可以逃避的虛擬(聽覺)領域。作為對廣播網絡統治地位的回應,小說和通俗雜誌以及廣播節目 “描繪了廣播的一個更可怕的方面,這與媒體變化的新應用的出現有關”( p 94 )。DX(遠端站)釣魚的無線譜系從陸地搜尋訊息轉變為外星搜尋。Jeffrey Sconce 引用了 H.G. Wells 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CBS) 廣播的 “世界大戰 War of the Worlds”,將其視為利用對外星未知事物的文化恐懼與廣播網絡的普遍性相結合的頂峰。Sconce 評論說 “Wells 的《世界大戰》。 。 。 涉及媒體對觀眾的可怕力量的寓言”( p 111 ),雖然他確實深入報道了這些現象,但他更多地通過充分利用緊急廣播協議的方式來解釋該節目的成功:“。 。 。 這種災難的入侵也引起了人們對廣播日自然化和未經審查的周期的關注,以及它對我們生活的幾乎無聲的殖民化”( p 115)。 Jeffrey Sconce 的理論認為,就像 “新技術與無線電、無線電和電報的神秘力量之間的連續性” 一樣,電視 “引入了空間、時間和物質的新的模糊性。 。 。”( p 126 )。他們現在居住在其中,而不是透過媒介說話的幽靈和鬼魂。這本書的更大主題中的電視被視為 “一種神奇的交通工具,這些對媒體的更不祥的描述將電視視為一個假死的區域,一種觀眾可能永遠無法逃脫的遺忘形式”( p 131 )。他大量使用 “[陰陽魔界 Twilight Zon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9_gA_GDGvE)” 和 “[外部極限 The Outer Limits](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4F4PIl3Xso)” 等節目作為電視黑暗和不祥一面的文化表現。在這兩種情況下,這兩個節目的劇集都挑戰了電視以及日常生活中看似無害的方面 —— 無論哪種情況,這兩個節目都讓觀眾瞥見了技術可能給觀眾帶來的遺忘。因此,電視 “融合了三個「新領域的遺忘」。 。 。產生這些以電子為媒介的虛空景象 —— 外太空的無限深度、郊區家庭生活的情感「地獄邊緣 limbo」,以及絕對核毀滅的幽靈”(p 137)。

查看详情

频道历史

**电报(Telegram)新手教程精简版(建设中**) 完整版的 TG 技巧,请移步 [庭说的博客](https://tingtalk.me/telegram/)(已被墙) [🐼 汉化界面](https://t.me/tingtalk/7) 👤[ 设置用户名 ](https://t.me/tingtalk/9)[🚫 解封账号](https://t.me/tingtalk/357) 🔓 [解除私聊限制](https://t.me/tingtalk/14) [🔞](https://t.me/tingtalk/16) [解锁敏感内容](https://t.me/tingtalk/25) [⛑](https://t.me/tingtalk/11) [隐私和安全 ](https://t.me/tingtalk/16)——— [💬](https://t.me/tingtalk/16) [消息:静音发送 & 定时发送 ](https://t.me/tingtalk/11)✏️ [消息:撤回更正 & 双向删除 ](https://t.me/tingtalk/276)🔗 [给纯文本插入超链接(网址) 📝 ](https://t.me/tingtalk/301)[使用 Markdown 发布长文 ](https://t.me/tingtalk/349)[📺](https://t.me/tingtalk/301) [视频时间戳](https://t.me/tingtalk/209) [🔍 ](https://t.me/tingtalk/301)[搜索聊天记录](https://t.me/tingtalk/243) 🎲 [打赌小游戏](https://t.me/tingtalk/246) 🙈 [导出表情包 ](https://t.me/tingtalk/278)⌨️ [快捷键 ](https://t.me/tingtalk/340)——— 📧** **收发 Gmail:@GmailBot 🎵 [私人音乐库 ](https://t.me/tingtalk/339)📖 [提交收录](https://t.me/tingtalk/365):@zh_secretary_bot、@PolarisseekIndex 热烈欢迎向 @tingbot 推荐优质频道及反馈问题 **🌱 附属频道 **🗣 叨庭碎碎念:@tingtalk_all ☠️ 海贼王动漫:@tingtalk_op 🥒 瑞克和莫蒂:@tingtalk_rm 🏀 一起打篮球:@tingtalk_nba 🎶 音乐和播客:@tingtalk_fm 🔗 **RSS 订阅 **https://rsshub.app/telegram/channel/tingtalk **🍗 觉得不错 **何不 [赞赏](https://t.me/tingtalk/41) 频道主一个鸡腿 📣 更多 #TelegramTips,请关注频道 @TingTalk

查看详情

🐼 **汉化 Telegram **1. [点此安装 Telegram 官方简体中文语言包 ](https://t.me/setlanguage/zh-hans-beta)2. 选择 `CHANGE`(更改) 3. 即可把电报的界面 #语言 替换为 #简体中文 更多 #TelegramTips,请回到 @TingTalk 的 [技巧合辑](https://t.me/tingtalk/4) 查看。

查看详情

👤 **设置用户名 **你可以在 `Setting`(设置)里面填写一个 `Username`(用户名)。设置后,别人能够在不知道你的电话号码的情况下,通过搜索 #用户名 找到你。 - 用户名可以随时更改或删除(用户名为空)。 - 用户名不区分大小写(TingTalk = tingtalk),但 Telegram 会记住大小写偏好。 **📞 联系人 **- 添加和删除 #联系人(Contacts)都是单向操作,双方的 #通讯录 都是独立的(你中有我,我中可能没有你),也没有通知。 - (单向)添加联系人之后,加入共同小组后,通讯录 #好友 会排在小组名单前面。如果你想加入一些不想让别人知道的群组,还是用小号吧。 更多 #TelegramTips,请回到 @TingTalk 的 [主页](https://t.me/tingtalk/4) 查看。

查看详情

💬 **消息:静音发送 & 定时发送 **手机上长按(电脑上右击)消息发送键: **静音发送(Send without sound) **纵使对方在睡觉,你的 urgent idea 也不会搅人春梦,简直就是为健忘的人而设计。 **定时发送**([Scheduled Message](https://telegram.org/blog/scheduled-reminders-themes)) - 发送日程消息时,对方是不知道你使用了定时发送。 - 在[ Saved Messages](https://telegram.org/blog/albums-saved-messages#saved-messages)(我的收藏)也可以发送定时消息作为提醒(Set a reminder)。 **当对方上线时发送**([Send when * comes online](https://telegram.org/blog#send-when-online)) 这样就可以排在对方聊天列表的前面(Put you right at the top of their chat list.)。此功能需要对方在隐私设置里开启展示最后上线时间(This option only appears for users who share their Last Seen status with you, and vice versa.) 📣 更多 #TelegramTips,请回到 @TingTalk 的 [频道主页](https://t.me/tingtalk/4) 查阅。

查看详情

🔓 **解除私聊限制 **自由的土壤吸引了比特币、社工库、NSFW 等灰色产业到电报野蛮生长,因为这些国产老鼠屎对电报的滥用,导致使用中国大陆的 #手机号码(+86)注册 Telegram 后,#私聊 Ta 人时,可能会提示 `Sorry, you can only send messages to mutual contacts at the momet.`(对不起,你现在只能发送 #私信 给双向联系人。),这表明此账号被判定为 Spam(#垃圾信息)账号了。 如何 #解除私聊限制:点击 👉 @SpamBot,点击 `START`,然后依次点击底部弹出的菜单或回复以下话术(仅供参考): 1. But I can't message non-contacts. 2. No, I'll never do any of this. 3. I can't chat with non-contacts. 4. Accident. 大概半小时之后(有些人要十几天),即可 #解除禁言。 另外,若用户在 24 小时内访问超过 200 个群组或频道的链接(点击打开就算访问,不需要加入),就会被打入冷宫 24 小时。禁闭期间,无法通过链接访问新的群组或频道(点击链接一直转圈而无法访问)。 更多 #TelegramTips,请回到 @TingTalk 的 [主页](https://t.me/tingtalk/4) 查阅。

查看详情

⛑** 隐私和安全 **依次点击 `Setting`(设置)> `Privacy and Security`(#隐私 和 #安全) 🙈 **隐藏手机号码 **`Phone number`(#手机号码)> `Who can see my phone number`(谁可以看到我的手机号码:`Nobody` 不允许任何人) 对隐私有要求,或者彻底解除 +86 开头的手机号码的 #私聊限制,可以把手机号码换绑到非中国区的手机号码,例如 Google Voice: 1. [注册 Google 账号 ](https://tingtalk.me/google-account/)2. 在 Google 或淘宝上搜索关键词 `Google Voice` 或 `GV` ,购买别人注册下来的号码 3. 转移到自己的 Google 账号上 以及 - 🧨 再次强调:添加陌生人到通讯录(Add to contacts),记得**每次**都要取消勾选` Share my phone number with ***`。 - 开启 SIM 卡的密码,纵使别人捡到你的手机(卡),没有 PIN 码就不能使用你的手机号码,也就不能收到登录验证码,以此来登录 Telegram。 **🎭 **[匿名转发 ](https://telegram.org/blog/unsend-privacy-emoji#anonymous-forwarding)`Forwarded messages: Nobody`(引用 #转发 来源:不允许任何人) 启用此设置后,转发你的消息将无法指向(链接)回你的帐户,只会在 `From ***`(来自 ***)字段中显示一个无法点击的昵称(非用户名)。而昵称不是唯一的,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将没有证据证明某条消息是你发送的(无法溯源)。 **📍 隐藏通话 IP 地址 **`Calls` > `Peer-to-Peer`:`Nobody `Telegram 为了提高语音通话的质量,默认采用端对端连接(Peer-to-Peer)。由于流量没有经过 Telegram 服务器中转,所以会暴露用户的 IP 地址。但是禁用端对端通话后,通话质量会略有下降。 另外,配合使用 [Tor](https://www.torproject.org/)(The Onion Router、洋葱路由器)可以隐藏用户真实 IP 地址、避免网络监控及流量分析。 🔐 [本机锁定码 ](https://telegram.org/blog/photo-editor-and-passcodes)`Passcode Lock` 相当于给 Telegram 加上 #应用锁。这样一来,临时借用你设备的人也看不到你的小秘密。 设置完 #密码锁 之后,可以在下方的自动锁(`Auto-lock`)设定时长,一旦超过时长未操作,那么 Telegram 将自动上锁。或者在聊天列表页面上主动点击锁头图标,Telegram 就会立即 #锁定应用,新消息通知将不包括文本或发件人姓名。再次进入应用时,要求输入锁定码。 在 Android 客户端上,还可以关闭「在任务切换页面显示内容」(`Show App Content in Task Switche`),同时在 Telegram 内也无法 #截屏。 密码锁只在当前设备可用,不会同步到云端或其他设备,所以在不同的设备上可以设置不同的密码锁。如果忘记,只能重装 App,而且重新登录之后,需要重新设置新的密码锁,私密聊天(Secret Chat)也不会同步回来。 ✌️[ 两步验证 ](https://telegram.org/blog/sessions-and-2-step-verification#two-step-verification)`Two-step verification`(#两步验证:添加密码提示和 ❗️ #安全邮箱 ❗️) 以后登录时,输入验证码后,还要输入 #密码。 - 安全密码:请勿使用纯数字密码,可使用开源的 [KeePass](https://keepass.info/) 生成高强度密码。 - 电子邮箱:忘记密码,可以通过 Email 找回密码。尽量选择国外邮箱服务,例如 Gmail 或者 Outlook 💥 **删除账户 **`Delete my account if away for 1 month/3 months/6 months/1 year `(删除我的帐户若离线时间达 1 个月 / 3 个月 / 6 个月 / 1 年) 自动删除:以上就是电报自带账户自毁机制([Account Self-Destruction](https://telegram.org/blog/android-2-0#account-self-destruction)) 主动删除:[不想使用此账号](https://telegram.org/faq#q-how-do-i-delete-my-account),可 #永久删除账户([Delete Account](https://my.telegram.org/auth?to=delete)) 为什么要给账户设置自毁机制: - Telegram 作为一个免费的非商业软件,没有任何收入来源,为了节约服务器的存储空间,Telegram 会自动删除长时间不上线的用户。再说了,Telegram 也不需要你的私人数据。 - 如果不慎丢失了 SIM(手机卡),此前未开启 SIM 卡的 PIN 码(强烈建议开启)和 Telegram 账户的两步验证,新的「主人」就能把你的 Telegram 账号占为己有。但是假如你设置了 1 个月不上线就销户,坏人在第 32 天捡到你的手机,不过此时你的 Telegram 账号已经不存在了。 🛡 **其它隐私设置 **- 使用没有个人特征的头像(记得在个人资料里删除历史头像)、昵称和用户名,确保硅基身份不会和碳基身份产生关联。 - 不使用 Touch ID 或 Face ID 解锁你的手机,只以密码锁屏(数字 + 字母),以免被「执法人员」控制身体后强行解锁。 更多 #TelegramTips,请回到 @TingTalk 的 [主页](https://t.me/tingtalk/4) 查阅。

查看详情